爱心献社会 真情暖人间

28.06.2017  17:46

  ——赛罕区让志愿服务成为文明“地标”

赛罕区举办“我参与我践行 讲文明树形象”绿色环保公益活动——小志愿者正在帮助擦洗广场公共设施

大学东路街道志愿者走进残障家庭

“蓝哈达”小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去消夏慰问品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近年来,赛罕区在志愿服务方面积极创新,用典型引领带动,用项目助推行动,用品牌汇聚能量,志愿服务熠熠闪光,犹如一把把生生不息的火炬,在赛罕大地传递,温暖全城。

暖流涌动,志愿服务之风拂遍城乡。近年来,赛罕区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积极引导成立规范的志愿服务组织,创建品牌志愿活动,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让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当下在赛罕区,这一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夏日青城花红柳绿,绿意盎然。走在赛罕区的大街小巷,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些情景:有的人手臂上戴着红袖标在十字路口帮助交警疏导交通,有的人身穿“红马甲”在社区扶老助残、在学校走访助学……他们,便是志愿者,也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穿梭街头,传播文明种子,成为赛罕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截至目前,赛罕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人数已突破60000人次。目前全区共注册包括机关单位、驻区文明单位、各大中专院校和街道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等198支。志愿服务已成为了赛罕区的最美诠释和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志愿服务在做细做小做实上下功夫

在赛罕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戴着红袖标、穿着红马甲为居民义务巡逻、守护一方平安;他们在便民志愿服务站值守,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义务种树、巡山,保护首府的山川河流、生态环境;他们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近年来,赛罕区紧紧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把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大幅提升城区文明程度,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开展常规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赛罕区还大胆创新工作形式,拓展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乡镇、街道发展和壮大农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项目上不断细化,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需求。大力发动和吸纳驻区文明单位、辖区个体工商户、企业以及社会公益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真正让志愿服务做细、做小、做实。

2013年2月,赛罕区注册成立赛罕区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后,对辖区内原有志愿者队伍进行登记注册,统一规范管理,并发动各镇、街道、区属各单位以及驻区文明单位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2014年5月25日,赛罕区志愿者服务网正式上线投入使用。据统计,截至目前,赛罕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人数已突破60000人次,全区共注册包括机关单位、驻区文明单位、各大中专院校和街道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等198支,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赛罕区志愿者协会的中坚力量。同时,赛罕区还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公益力量,拓宽志愿服务范围,举办专业培训,提升志愿团队的综合实力,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2016年初,赛罕区筹建了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采取“政府资金资助、民间力量运作、业务部门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社会民众受益”的运作模式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培育扶持、引导规范、成果展示、能力提升和社会资源整合,构建起了赛罕区志愿服务组织的三方“合力”发展机制,形成志愿服务组织运营的样本基地。通过孵化培育,赛罕区使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外,赛罕区还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广场建设,使赛罕区的志愿服务工作由临时性、阶段化向持续化、常态化转变。据统计,赛罕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已覆盖90个社区、各大医院、交警岗亭。同时,赛罕区还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商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了志愿服务站点。

志愿服务实打实为民便民献真情

“您好,我是一名交通劝导员,今天在引导行人走斑马线的过程中发现您的车停在斑马线上……希望您下次可以不停在斑马线上,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前不久,内蒙古农业大学大二学生张浩作为赛罕区注册志愿者,在我市一处路口开展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时,发现一辆小汽车停在斑马线上,在苦等车主20多分钟后,张浩手写了这张“温馨提示”。张浩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首府的交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学雷锋志愿服务来不了虚的,来虚的,群众就会说你在作秀,志愿服务必须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记者从赛罕区文明办了解到,赛罕区紧密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相关要求,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的公益项目,通过广大市民参与、体验,激发大家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赛罕区还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全区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站以及实施志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断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

志愿服务活动是开展志愿工作的主要载体。近年来,赛罕区相继开展了爱心义卖、关爱老人、关爱残疾人、关爱特殊儿童、关爱环卫工人、关爱流浪人群、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文明劝导、义务献血、宣传环保、普及知识等主题志愿活动;同时,还积极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主题志愿活动和开展志愿者进社区、进农村、进窗口、进企业、进赛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创城知识宣传、文明礼仪劝导、城市交通协管、环境卫生整治、协助问卷调查等志愿服务中来。

一个个志愿活动就如一个个磁石,吸引着赛罕区的志愿者们投身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之中。如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赛罕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也让当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荣耀感在广大群众的心中繁衍,志愿者们传播爱心、互帮互助,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之花绽放得愈加灿烂。

同时,为了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近年来,赛罕区通过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文化,立足社区,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完善平台管理;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和礼遇机制;加强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措施,以及加强社区、辖区单位在服务阵地、信息、人力等方面资源共享,不断拓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域。

以安民、便民、乐民为宗旨,社区“邻里守望”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大批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社区为民服务,让“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好事办到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

“以往的志愿服务是简单的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更多靠的是个人爱心。现在不同了,要强调专业化、个性化。”作为一名有着10余年服务经验的志愿者,王铁男这样说。

近年来,以专业化服务为目标,赛罕区还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技术含量,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分众化的需求。

志愿服务亲情化件件连着百姓心

一个人的微笑是个人的表情,千百万人一起微笑就是一座城市的表情。自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早已蔚然成风,成为众多赛罕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赛罕区,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用萤火之光温暖城市,用爱心与行动谱写着一首大爱之歌。

“没想到这些孩子们技术还真不错,没少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虫害就是他们帮我解决的,要不我就损失大了,和他们在一起我也学会了不少知识。”在赛罕区前白庙子村村民老张家的葡萄园里,正在给葡萄修剪枝叶的老张说起正在村里帮助农民服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时,感激之情是溢于言表。

“作为一名大学生,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乡亲们,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实,我们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充实,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作为赛罕区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正在大棚里为村民提取土样的张鹏,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笑着说。

近年来,赛罕区涌现出许多志愿服务队,他们在为这座城市带来服务的同时,也让每一位受到过帮助的人感受到了温暖。便民服务、访贫问暖、技能培训、关爱留守儿童、乡村支教……正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用自己亲情化的服务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送上了满满的关怀。

相对于陈超萌萌的笑容,正在赛罕区榆林镇什犋窑村看望留守儿童的赛罕区注册志愿者程丽则笑得很腼腆,却又有着满满的成就感。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每到假期程丽都会随志愿服务队,为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辅导功课,“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欢乐,是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她说。

要让志愿服务有持续的生命力,必须形成健康的志愿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近年来,赛罕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其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统一谋划,全面推动。为此,赛罕区不断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培训和表彰激励机制,建立了志愿者档案及资料库,开设网络注册平台,发布志愿者注册、招募等信息。

2014年,赛罕区出台了《赛罕区志愿者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志愿者权利和明确志愿者应该履行的义务,加强志愿者组织队伍建设,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赛罕区志愿者协会在《赛罕区志愿者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各镇、街道,以及驻区各级(文明)单位建立规范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有亮点、有记录、有反馈,打造本单位独有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为依托,志愿者协会为统领,各服务队配合,使赛罕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从招募、注册、培训、组织发动、对志愿者量化考评、志愿服务活动记载等一整套规范、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

赛罕区文明办、志愿者协会每两年一次对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最佳支持单位进行表彰并在网上进行公示,以此提升志愿者自身荣誉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公信度。

……

善小常为,亦是大爱。近年来,赛罕区以打造“志愿青城”品牌为突破,大力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常态化。目前,赛罕区已建成了遍布城乡的志愿服务网络。良好的机制让人们的爱心行动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也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周末和儿子一起穿上红马甲参加志愿活动,已成为赛罕区居民琳娜的一大乐事。看到10岁的儿子慢慢学会了与人分享,懂得关心和帮助同学,琳娜很是欣慰。而赛罕区的志愿文化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和传承。

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既要“秀外”又要“慧中”。赛罕区不断挖掘城市的内涵,让每一位新老赛罕人都能在首府深厚的文化底蕴里得到熏陶,城市不仅有“颜值”,更在骨子里透露出文明“气质”。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一个个爱心满满的“赛罕 故事 ”中,传播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着崇德向善、行善立德的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