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父子爱心接力 30载传承不息

23.11.2015  17:57

  姚振波,41岁,中共党员,是一名有着18年工龄的编外农电合同工人。他业务精通,勤奋上进,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常年奋斗在输送电网一线。曾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购电计量装置推广与应用”获得2008年度农电行业创新成果奖。父子爱心接力,三十年不停息,关照敬老院的老人们。2013年被评为“感动敖汉”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5年9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次意外铸造了深厚的感情

  1985年12月8日这天,在小山变电所工作的姚振波父亲姚喜东,去敬老院串门,只见一位老人手拿着从煤堆里捡到的一个雷管在火炉旁烤火,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正议论着这是啥玩意,姚喜东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雷管,还没等扔到屋外,雷管在手里爆炸了,大拇指、二拇指、中指都炸掉半截去,成了残疾,但却避免了老人们受伤。老人们感激得连连称道:“姚喜东,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也就是从那时起,姚喜东接三岔五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领着儿子振波带着烟酒熟食、点心月饼等物品来敬老院瞧瞧看看,帮个忙、打个照应,成为了一种习惯。当时12岁的小振波也就成了敬老院的常客,父子俩和老人们的来往多了、感情深了,结下不解之缘,自然而然地成了丝毫不例外的“家里人”。前任院长刘向辉回忆说:“姚喜东毫不吝啬,院民们谁感冒了、谁喜爱抽烟,他就给个三元五元、七元八元,当时不少了,也难怪老人们感激地送他外号‘姚大善人’”。

   一句嘱托成就了永恒的接力

  2004年12月15日,因病提前退休的姚喜东住进医院。敬老院的老人们听说他住院的消息,都想去探望,可毕竟已经是年事已高的老人,行动不方便,特意委托院长代表他们到百余里外的医院探望。重病的姚喜东见院里的老人惦念着自己,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其实,他更牵挂着敬老院的老人们。2005年1月9日,数九寒天,姚喜东病情加重,时任敬老院院长孙广春和几个院民站在病床旁,久久不肯离去。姚喜东拉着儿子姚振波的手说:“孩子,我不行了,我死后,你要常去敬老院走一走,看看那里的老人们,不要忘记他们,谁有困难都要帮忙”。在场的人目睹父子离别的巨痛,默默的流泪。父亲临终留下的遗嘱,深深地刻印在姚振波的脑海。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困难、化悲痛为动力,将父亲的遗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这年的春节,姚振波遵照父亲的嘱托,第一次以“接班儿人”的身份到敬老院送年礼、拜新年,老人们心中既有感动也有伤感,感动着他们父子俩对老人们的情谊依然不变,伤感的是再也不能和“姚大善人”唠唠家常、谈谈心事了。

   一个信念激发了不懈的追求

  “小姚,一个临时工收入实在不多,刚上班那阵儿才200多块,现在一个月也就2000来元,还总惦念着我们,买点这买点那,我们自己的侄男望女也做不到这点,我们太知足了!”76岁的院民林君礼老人眼含热泪地说。2011年中秋节那天,为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姚振波推迟了孩子升学择校这样的大事,结果事后费了很多周折才办成孩子的择校事宜。家人尽管很生气,但还是理解他那种执着的心情,只好默默地消化。2012年9月25日上午,接过1600多元节日礼物,提前吃上中秋月饼的院民77岁慕廷秀老人激动地讲:“逢年过节、生病有灾的都来,从不落下,先是他爹,如今是他。这么多年,他们爷俩儿早已经是我们这些老人最记挂的亲人了。特别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必来,有时是十二、十三、十四老早来,跟我们打扑克、唠家常,我们还有啥孤独?还有啥寂寞?”是的,敬老院的老人们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从老人们争先恐后地迎接姚振波到来和恋恋不舍地向姚振波摆手道别的那一张张笑脸、那一丝丝神情,也足以证明姚振波已是老人们的贴心人、主心骨了。听管理员王子光说:“平日里,小姚来敬老院不闲着,和老人们一起挖园子、侍弄菜,收庄稼、搞卫生,为老人们理发、洗衣裳。有时赶上哪位老人过生日,就买生日蛋糕和一些礼品,一起过生日,一起搞活动。50多名院民谁啥脾气秉性、谁身体有啥小毛病、谁家里什么个情况,他都掌握”。2015年10月10日,下乡施工的姚振波得知患有高血压、颈椎增生的盲人院民62岁于洪新感冒了,当即开车返回50余公里远的旗卫生院,根据平时所掌握的情况,买来了200多元的药品,老人得到及时医治。院长赵凤彪算了一下,三十年来,父子俩给敬老院老人们拿东西合款十万元超了,仅近几年姚振波每年都拿有5000多元。他无微不至的善举和不离不弃的决心感动着周围的人们,前不久,他们的一些同学,听说姚振波被评入“中国好人榜”,现场自发地捐款7000余元,交给了姚振波,打算给敬老院的院民们购置冬季取暖衣物、平时吃零药、过年用品等,也尽到一份责任和爱心。“为老人们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尽微薄之力、做点滴实事,心里踏实。我将一如既往,善行不止”姚振波诚恳地说道。(通讯员:郭友利)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