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宝全夫妇的幸福生活

18.12.2014  13:43

  原标题:牧民宝全夫妇的幸福生活

  12月14日,宝全和王金花夫妇与儿子吃完早饭,换了身衣服,仔细打扮了一番,便开上新买的轿车,送儿子回城里的学校上学。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到市里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这条路修通有8年,这8年里,不仅宝全和王金花的日子大变样,整个镇子、农民的生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致富从柏油路开始

  朝鲁吐镇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西北部,距离旗政府约60公里。这里人口分布简单,均为蒙古族。“朝鲁吐”系蒙古语,意为“有石头”。然而,居住在当地的一位老人介绍,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石头,反而一直以来被沙漠吞噬,沙漠化极为严重。

  宝全和王金花是土生土长的朝鲁吐人。俩人结婚已18年,儿子在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读高中。自从家里买了轿车,两人常到城里看儿子,周末接送也非常方便。

  “以前在东朝鲁吐嘎查住,种了60亩地,靠天吃饭,一年挣不上几个钱,过了十年,生活一直没太大变化。”去城里的路上,王金花坐在后座上,聊起了当年的生活。

  10年前,朝鲁吐镇沙漠化严重,道路不畅通,导致各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村民都过着节俭、贫苦的日子。当时,宝全和王金花住在村里狭小的土房里,省吃俭用过日子。即使这样,家中一旦遇到不测,全家人都将束手无策。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为了将来一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宝全和王金花决定搬家到朝鲁吐镇上。就是搬家的那年,朝鲁吐镇开始修路,镇政府也从原来的平房变成了楼房。

  随着柏油路四通八达,朝鲁吐镇上的楼房越来越多。宝全和王金花也在镇里的中心位置,盖起了160平方米的6间大砖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开着轿车“串”亲戚

  自从修了路,宝全买了一辆黑色的出租车,空余时间跑车赚钱。今年,他又买了一辆价值十万元的新轿车,“开着舒服,走家串户更不愁了”。

  王金花回忆,10年前,走家串户还是一件大事。由于沙漠化严重,各嘎查间的路都是沙子,马车还要中间休息好几回。过年过节出趟远门串亲戚,就成了件困难的事。

  “现在只要开上车,最远的也就一个多小时就到,当天去当天回。”王金花兄弟姐妹共六个,其中四个都在外地工作。为了能与亲人聊天,她买了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闲暇的时候就上网与亲人视频,她笑着说,“远距离和近距离都不是问题了”。

  王金花是个热爱生活的女人。新家里有双人床、沙发、茶几、液晶电视……装饰的与楼房一样宽敞,明亮。

   边农边商的日子

  在极速发展的现代化镇子上,宝全和王金花除了种地,又开始琢磨起了经商的路子。“开过台球厅、卖过电动车,去年开始卖种子和化肥。”王金花说,前两次的尝试都赔了本,而去年卖化肥和种子,一年赚了20万元,加上种地秋收的收入,一年的纯利润达到了24万元。

  在一次成功的经验后,今年宝全和王金花继续推销起种子和化肥。“今年种子预定出一万多斤了,算起来是十多万的样子,不过距离真正购买种子的季节还早呢”。

  好事还不止这些。这几年,随着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颁布,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种地给补贴、禁牧给补贴、取暖还给补贴。以前都是挨家挨户收税,现在不但不要钱还分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奔头了。”宝全边开车边说,“儿子上高中都不收学费了”。

  就在去年,宝全和王金花夫妇为一家三口买了保险。他们说,“城里人买保险,农民也不能落伍”。

  宝全和王金花只是众多走在致富路上的现代化农牧民之一。在朝鲁吐镇上,像他们一样的人家,越来越多。(记者 福荣 实习生 吴雨洁)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