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新牧民的故事】米·巴特: 牧民过上 城市生活

19.11.2015  09:25

米·巴特与爱人上网查阅牧草信息。记者巴依斯古楞摄

  驱车行驶在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上,远远可见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敖包图嘎查米·巴特等五户牧民浩特,全新的房屋、储水窖、棚圈和旱厕颠覆了一行人对于牧区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的传统印象。

  走进米·巴特全新的家中,被严实的太阳罩锁死在屋里的热乎气儿将身上的严寒一驱而散,夫妻俩正坐在电脑前上着网。

  “这么冷的天,以前做饭什么的用点水都得去外面取,现在水直接接进家里了,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以前只能从电视上看新闻听政策,现在通过手机电脑都能上网了,想查点啥动动手指头就找得见……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说起“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变化,幸福的两口子赞不绝口。

  伴随“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米·巴特一家告别走了几十年的土路,家中新建了5吨的水窖并配套安装了供水系统,还用上了无线网,实现了路、电、水、网四通。“牧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了。”米·巴特高兴地说。

  引人注目的是,在米·巴特的家中显眼的位置,还挂有一块印有星级“齐布日艾里(干净人家)”的牌匾,这是西乌旗“齐布日艾里(干净人家)”评比活动中颁发给他的。“旗里用这种方式鼓励我们保持好环境卫生,大家都很受鼓舞,现在屋里屋外都这么干净,大家也不想破坏了这好环境。”米·巴特说。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让牧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同时也夯实了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让米·巴特对生活萌生了新想法。

  针对近两年羊肉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他打算明年带领嘎查有意向的牧民建一座小型冷库,实现四季供新鲜羊肉,避免单季堆积出栏而带来的弊端。“我家有1860亩草场,又承包了7000亩草场,牲畜有500多头,规模是上去了。下一步要是能建成冷库,四季供肉,销量一定能上去。”米·巴特对自家产业调整充满了信心。(记者 巴依斯古楞)

   【记者手记】

  “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变了牧区容貌,“齐布日艾里”评比引领牧民改变精神面貌……在乌兰哈拉嘎苏木深处,在全新的物质和精神环境里,广大牧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生产经营思路也正在悄然转变。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