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身边的流动卫生室

03.11.2015  17:27

  十月的马鬃山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早上七点半,该苏木苏海布拉格嘎查的嘎查医高娃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0月26日,高娃与马鬃山苏木卫生院院长罗艳鹏开展今年第四季度的下乡巡诊。“马鬃山苏木下辖的只有一个嘎查,牧户家住的都比较分散,开展服务比较困难。但为了全嘎查牧民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我们每个季度至少会下乡巡诊一次。”高娃边向记者介绍,边收拾好标准化医用携行背包迅速坐上车。

  马鬃山苏木地处额旗西南端,是内蒙古最西部的一个苏木,距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280余公里,离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有1000多公里,中间是茫茫戈壁和浩瀚大漠。边境线长35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西邻甘肃省玉门市,南与甘肃省金塔县相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是一个纯畜牧业苏木,现有人口50户120人。

  马鬃山苏木卫生院为2014年新建,占地500平方米,但由于离镇区远、条件艰苦,没人愿意留在此地,目前整个卫生院只有2名医生。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如果按照“十个全覆盖”的标准,单独再建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不但利用率低,还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苏木卫生院将嘎查医生高娃的工作地点也设在卫生院里,并采用流动卫生室标准为其配备相应的诊疗装备。

  在行驶近三个小时后,车辆停到当天巡诊的第一户牧民李萨茹拉家门口。她家距卫生院有90公里的路程,是距离卫生院西北方向最远的一家。“大姐,我们来巡诊了。你家小药箱里的药还有吗?需要我给你补什么药品吗?最近身体还好吗?”高娃仔细询问牧民的身体情况,并进行健康档案登记。

  从李萨茹拉家出来,我们一路向回走。“之所以要先去最远的人家,是因为我们这里的路比较难走,如果把最远的牧户家留到最后,很可能晚上就回不去了。原来没有车的时候,我们出诊只能骑骆驼,往往一次巡诊要15天左右。现如今,政府考虑到嘎查服务半径大、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将卫生院的医疗流动服务车派来,与嘎查卫生室共用,可以让我们少跑路,多做医疗服务。”高娃边说,边拿起身上的背包,“还有这个价值4500元的标准化医用携行背包,就是‘十个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中,为我们流动卫生室配备的,里边不仅有基本医疗和急救器械,还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器械和药品。这样的‘流动卫生室’既能满足牧民对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需求,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嘎查医生的作用。”

  鉴于我盟农牧民长久以来形成的多散居、小聚居的生产生活现状以及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固定机构选址难等现实问题,今年经盟“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最终采取“固定+流动”的建设模式,建设固定卫生室31个,统筹剩余36个卫生室建设资金288万元,按照“基层急需什么、首先补充什么”的原则,在全盟统一实施苏木镇嘎查村流动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高娃的流动卫生室就是其中之一。

  穿过一大片戈壁,我们又行驶了30公里,来到巴图道尔基老人的家。“他常年患有高血压,所以我们每次诊疗时都会带上一些降压的药,这样就省去他来回跑卫生院的辛苦了。”高娃一边说着,一边从携行背包里拿出血压计为老人做检查。巴图道尔基说:“自从有了流动卫生室,我们需要啥医疗服务,打个电话就能办到,有的时候为了几盒药,他们还会专门跑一趟送来。”

  看完巴图道尔基老人,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高娃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饼子和水,在车上匆匆喂饱自己的肝子,随即又前往下一个牧民巴图那生家。但不巧的是他不在家中,高娃只好把他需要的药品放在桌上并留下字条,用蒙语写下服药的计量以及注意事项。

  随着夜幕的降临,巡诊人员走访完了第六户牧民回到卫生院,她们还要继续整理牧民的健康档案……(记者 张彧)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