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气象服务为生态农业撑起“保护伞”

10.10.2015  18:01

  9月17日至23日,笔者跟随“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报道团,深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和达拉特旗等地进行实地采访,深切地感受到特色气象服务已融入到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生态农业发展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气象预警为农业园区“遮风挡雨”

  “那天的大风非常大,把坚固的彩钢瓦房都吹倒了,有一家养殖户被砸死了5头牛。我们提前收到了预警,立即组织加固大棚。就因为一条天气预报短信,我们避免了至少500万的损失。”红庆河镇博业设施农业园区负责人狄成祥对3年前的一次大风天气仍然记忆犹新。

  目前,伊金霍洛旗纳林什里村建成农业大棚200多座,总面积1680亩,实现反季农产品反季节种植,种植种类繁多,包括茄子、西红柿、黄瓜、圣女果、小白菜、葡萄树、李子树、苹果树等。伊金霍洛旗气象局为设施农业提供特色气象服务,将农田小气候观测设备引入园区,通过电子屏实时发预报信息和监测数据,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短信方式通知园区负责人。及时、有效、丰富的特色气象服务促进了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保障了园区的收益。

  人工增雨打造沙漠地区绿色“颜值”

  “今年7月21号那天晚上,炮声响了好一会儿,雨下得可大了。”马奶湖旅游景区负责人刘铁平回忆说。

  那天晚上,当地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形势,发射增雨炮弹360多发,令其和淖地区一晚的降水量高达120毫米,超过该地区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伊金霍洛旗其和淖处在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地的洼地地带,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其和淖”是蒙古语,意为“飘香的马奶湖”,过去的马奶湖水位低,含碱量大,水质差。2011年,伊金霍洛旗气象局建立了四要素气象信息站,开始向其和淖地区提供特色气象服务及基本气象信息服务,并根据天气特点和自然环境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如今的马奶湖面积约12000亩,湖中物种种类繁多,产量可达300多万斤,每年有两万多只候鸟在此逗留,同时吸引着八方游客到湖区流连游赏。

  监测数据变身种苗生长“指南针”

  “育苗要求种子到地温度,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日照数据等进行相应操作,尤其是在夏天,在1到2小时内,如果掌握不准气候状况,不及时采取降温、补水等有效措施,就很容易造成死苗。”乌审旗国家林木种苗基地负责人贾治邦介绍说。

  据悉,乌审旗国家林木种苗基地于2009年建园,现有苗场地10040亩,备用5000亩,存储树苗70多种,共2亿多株。乌审旗气象局从2010年开始为该基地提供特色气象服务,在该基地建成六要素气象信息站,增加地温、草温要素观测项目;设立无线传输电子信息屏,直观显示温湿度等信息,用以科学指导种苗生产,降低种苗死亡率;将雨雪情报、灾情等气象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通知基地负责人,及时调整种植手段,做到早预防、早准备。同时建立防雹高炮点,从源头预防雹灾的发生,保障种苗存活率,并邀请种苗专家加入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专家组”,提高为农服务的专业水平。

  信息服务站成为村民的“充电宝”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多云,3-4级西南风,气温9-24摄氏度”,达拉特旗万通农业示范基地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大喇叭正在播放当天的天气预报。

  服务站里,预警信息发布装置十分显眼,桌子上整齐摆放着“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等科普材料,工作日志记录着每一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和灾情收集情况,这里已经成为周围村民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应用气象科技的必去之地。达拉特旗气象局为各个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提供气候预测、旬月预报、服务专报、灾害预警等丰富而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并与信息员建立了沟通、互动机制,确保气象信息收得到、发得出、用得上。

  以上只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体现专业价值、提供特色服务、彰显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作为自治区气象数据传输的枢纽,该中心承担着保障气象数据及时上传下达的重要使命。做好气象预报预测,充分保障各类气象数据的及时传输,为广大农牧民提供精准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建设,适时适地人工影响天气进程,从而显著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所需、追求卓越管理,围绕这些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通讯员:陶鑫)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