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忠真情绘就阿荣《清明上河图》

03.12.2014  13:20

  王俭忠展示国画《福衍东光

  王俭忠展示铅笔速写《小城晨曲

  国画《小城晨曲》记者于雪梅文/图

  萧瑟的寒冬,阿荣旗鹏泰家园的一个单元楼里却春意盎然。客厅里的电视定格在书画频道,窗台上的杜鹃和冬梅开得花团锦簇,美丽比肩,主人王俭忠正在书房作画,听见门铃声,手执画笔迎了过来,满面笑容。

  采访还没开始,王俭忠老人先把那幅久负盛名的《小城晨曲》小心翼翼地展开,那爱不释手的样子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看不够。这幅画作属铅笔速写,长9米、宽21公分的画卷历时三年完成,几乎倾注了王俭忠老人的全部心血。自2006年以来,常有北京等地的记者和书画爱好者前来瞻观,感佩唏嘘。

  王俭忠17岁在阿荣旗那吉粮库参加工作,从最初的勤杂工、出纳员到工会主席,做了大半辈子粮食人。当工会主席时,王俭忠建议粮库负责人建起了25米长的文化专栏,由他负责定期更新专栏内容,逢年过节,专栏便平添许多喜气,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那时候,每年春节都有秧歌大赛,粮食系统的彩车最出彩儿,都是由他设计、指导,甚至亲自上手扎彩车。那些年,王俭忠起早贪晚,浑身充满了激情与力量,仿佛从不知道累。工会工作不仅激发了他对于美术的兴趣,更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为今后从事书画事业奠定了基础。

  退休后,王俭忠一下子从忙碌中解脱了,反而有点不适应,心里莫名地涌起失落感,每天对着电视节目发呆,眼睛盯着电视机,心却不在电视上。从周一盼到周末,儿孙们回来吃顿饭,闹腾一阵,热闹半天,之后,又归于平静。老伴儿甄秀凡看他郁郁寡欢的样子,心疼了,劝他没事出去走走,哪怕看看街景也好啊。一天,王俭忠一个人漫步,竟然顺着路上了东山。站在山巅俯瞰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小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深深地把这个老人给震撼了。他在风中久久伫立,想着怎样发挥余热,为这发展中的家乡做点什么。

  回家后,王俭忠提起画笔,做了一幅画,贴在餐厅的墙上。老伴儿看到后鼓励他,赞美他,王俭忠顿时信心陡增。因为他知道老伴儿说的是真心话,而且老伴儿的手工制作相当有水准,那也是个懂艺术会审美的人呢。

  王俭忠忽然灵机一动,家乡变化这么大,为什么不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来呢?也好为子孙后代留个美好的回忆。

  他把想法告诉了女儿和两个儿子,没想到孩子们都很赞同,并立即去买纸买笔。

  现实永远比想象要困难得多。王俭忠决定采用铅笔画来展示小城街景,这样画错了也好修改。毕竟一天美术课也没上过,全凭天赋和悟性。他每天登山远望,把看到的一切深深记在脑海里,简单勾勒出框架,回到家铺展画纸,一笔一笔绘画。有时候画着画着就忘了谁与谁挨着,谁与谁相邻,放下画笔又上山看。距离近的步行,距离远的骑车,如此往复,虽身心俱疲,然乐在其中。

  当年王俭忠和老伴儿住平房,冬天取暖条件差,提笔画画都冻手,可他在脚下垫一块泡沫板,趁着中午阳光好多画一会儿。

  那是冬日的一天,天空中飘着小雪,王俭忠涉过尚未完全结冰的阿伦河,在河滩上描画西山。他想,十多里路呢,来一次不容易,就多画一会儿吧。冷了,他就停下画笔跺跺脚,稍微暖和点就接着画。午饭都忘了回家吃,直到光线一点点暗下来。壮阔山峦,长河落日,令这位胸怀家乡的老人深深感动,他真想让时间停下脚步,等他画完。就是那一次,老人迷路了,太阳下山后,河滩上没有任何标记,看哪儿都跟来路相似,他心急如焚,绕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出河滩。到家时,老伴儿都急得落泪了,他走得匆忙,忘了带手机,儿女们正四下找他呢。

  正是这敬业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怀,让王俭忠坚持画下去。王俭忠的画作以写实为主,配以适当的艺术渲染,用他的话说,又得像,又得美。从2003年到2006年,整整三年的时间,他一笔笔描绘了一幅壮丽画卷。南起阿荣旗二中,北到体育路,可王俭忠老人并不满意,他觉得应该在这幅画里体现阿荣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于是,向南延展到新发乡新发村五地区组,向北延展到新发乡唐王沟村乌司门组。他斟酌良久,为这幅长9米,宽21公分的画作取名《小城晨曲》。

  2006年8月,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阿荣旗召开,王俭忠的《小城晨曲》在金石社区展出后,引起来宾朋友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博得阵阵喝彩。2014年,建国65周年大庆,《小城晨曲》再次展出,被誉为万人瞩目的巨幅作品。作品以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结合,宛如从五楼俯瞰长街,机关企业、店家商铺、居民住宅,依次排开,实景刻画,成为具有阿荣特色的《清明上河图》。

  完成这部作品后,王俭忠没有就此停歇。他在晨练时发现新发乡东光村正在打造内蒙古朝鲜民族第一家园,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想,如果能用手中的画笔见证阿荣旗新农村建设,那也算是为家乡做了一份贡献了吧。于是,他三天两头往东光村跑,时刻关注着东光村的发展变化,不久,水彩国画《福衍东光》应运而生。作品再现了具有浓郁朝鲜民族风情的新时期美丽乡村,国泰民安、盛世繁荣尽在不言中。目前阿荣旗有三个村获评自治区美丽乡村,东光村是其中之一,王俭忠有个心愿,等春暖花开时,他要下乡住一段时间,把另外两个获评美丽乡村的向阳峪镇松塔沟村、音河乡富吉村都描绘到他的作品中。

  除此之外,王俭忠还有一些独立作品,比如抗联英雄园、滨河公园中的某一尊雕塑,比如,旗委、旗政府积极倡导的鹅产业和柞蚕产业发展,都入了他的眼,体现在他的笔下。王俭忠说,现在时代发展了,一些影像资料虽然记录了阿荣旗的发展过程,可是以画作的形式体现家乡发展变化的还没有,我想用我的余生来完成这个心愿。

  迁入新居后,王俭忠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书房,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别致的博古架,上面摆满了艺术品,书柜里都是跟书法美术相关的书籍,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王俭忠笑盈盈地说,儿女们可支持他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给置办回来的,隔段时间还开车带他去临近的齐齐哈尔市转转,买相关的书籍,买画笔画纸。

  目前,王俭忠老人已经着手他的又一巨幅力作,以国画的形式再现阿荣旗那吉镇街景,画卷计划长25米,记者有幸看到了刚刚完成的六分之一画作,浓墨重彩,恢弘大气。

  不知不觉,夜幕悄然降临。作别王俭忠老人时,他依然谈兴未减,他边送记者边说他完成这幅25米长卷之后,还要作一幅阿荣新城的国画,他说阿荣旗发展速度太快了,他的画笔已经明显跟不上这个速度了,所以他不能懈怠,天天画,日日画,让更多的人们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阿荣之美。

  走在寒风呼啸的街头,我一点也不觉得冷。想着刚刚走出的那个充满着艺术氛围的家,想着那个在艺术面前永远不退休的老人,想着他心怀家乡的大爱深情,脚步更有力量了,轻快的足音在街灯下融入南来北往的车流……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