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探索土地流转加速农牧民致富
四子王旗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走好这条路,而且也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大黑河乡万兴厚村成立的“万兴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成立之初,万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规模种植效益,带动附近村庄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万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于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东万兴厚村,过去这里的村民由于观念陈旧,只顾节省眼前的种植成本,虽然有膜下滴灌,但因管道是两户共用,种植作物不统一,浇水和施肥时间也就不能统一,谁也不愿先浇地先施肥,怕别人沾光。村民张交旗2012年只浇了两水,结果亩均产不足1500斤,产量与旱地相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症结就在于土地的分散经营,原本连片的土地上,你种向日葵,他种马铃薯,浇水、施肥的时间难以统一,膜下滴灌就成了摆设。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3年,东万兴厚村7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注册成立万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属于典型的互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耕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建立“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储藏销售、社员分红”的“五统一分”产业链条,即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由社员集资合作社统一进行购买生产资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统一技术服务,由合作社组织邀请市旗两级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种植管理,用工、机械统一调配,便于大型机械作业、便于统一施肥,能够有效发挥膜下滴灌综合效用;统一储藏、销售,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有效增加了农民抵御市场的风险,走向一条合作共赢的农业合作化新路子。作物销售后,按照社员土地入股亩数进行分红。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不少,这种全新的模式究竟能够带来怎样的收益,会不会赔钱,村民们心里没底。2013年,张交旗一家率先加入了万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年下来,每亩地的产量就达到了4000多斤,是过去的两倍,入股的每亩地拿到了730元的土地分红,再加上在合作社打工的收益,张交旗一家的收入是2012年的4倍。
看到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利用一样的土地,一样的水利条件,让社员的收入实现了成倍增长,合作社经营模式,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2014年合作社经营土地达到了1350亩。这一年村民张占兵一家以205亩土地入股,夫妻2人全年为合作社打工,尽管当年马铃薯收购价格偏低,家庭年收入仍达到了14万元。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统一种植管理的耕作方式更加有利于作物的防病、防虫,增加亩产,以马铃薯种植为例,2014年合作社亩均产4800斤,亩均纯利润1042元,是传统散户种植收获的1.6倍,而且入股有劳动能力的社员,还可以在合作社内务农,人均年收入在2.5至3万元,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还能小规模饲养畜类家禽,节省家庭支出。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到41户,经营土地1880亩,其中入股土地1715亩,流转承包土地165亩。现有454拖拉机一台,刹秧机一台,点播机两台,建有60吨储窖14座。
万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转变了村民的经营理念,有的村民自发进行土地调换,让自己的土地形成连片规模种植,周边村也受其影响,已经开始组建合作社。(特约记者武艳丽通讯员金海鹰温江秦大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