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保】赤峰市铁腕重拳换来白云蓝天

04.11.2015  08:59

  近年来,赤峰市找准大气污染防治的症结,通过施行一系列针对性办法和举措,使得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前3季度优良天数为233天,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4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降低26.5%,细颗粒物PM2.5降低20%。

  2013年11月以来,随着《赤峰市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3—2017年)》的出台,确定了全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和32项具体任务,相继对全市46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企业完成了320多个无组织排放和超标排放源的治理,完成了143个堆场清理或扬尘控制工作。城区餐饮企业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累计达到2226家,安装率为70%;完成8座油库、235座加油站、51台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仅2014年,就投入12.2亿元,实施了脱硫脱硝除尘改造123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目前,随着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及环保能力的全面增强,无组织排放源基本得到控制。

  为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赤峰市政府印发了《赤峰市中心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工作实施意见》,经历了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般的巨痛,如今一众污染企业不仅对环保设施进行了全面完善的升级,相继执行了厂区、厂址的再建和转移。其中,东黎绒毛、荣济堂药业一期搬迁工程已竣工投产,治污设施稳定运行。

  “炉烟围城”曾是赤峰市政府头疼不已的问题。症结在于城区众多的燃煤锅炉和平房居民燃煤炉灶的使用。大量煤炭、秸秆燃烧后产生的浓烟,不仅围困着当地的美景,更对大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经过反复商讨研究,赤峰市针对重点时期、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根据《方案》要求,在城市生活污染治理方面,2014年9月底前,停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除电站、集中供热和不在集中供热管网范围内的供热锅炉以外的所有燃煤锅炉(含煤转气锅炉),改用清洁燃料、电或者其它清洁能源,需要供热的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引导浴池使用配送热水。其中,洗浴业燃煤污染治理被列为公开整改的突出问题之一,仅红山区城区就有75家浴池“上榜”。

  停用取缔燃煤锅炉不仅让市民实现了自由呼吸,就连商户也竖起了大拇指。截至目前,全市共取缔改造燃煤锅炉577台,中心城区的茶浴炉基本全部淘汰。与此同时,赤峰市在5个旗县区开展了平房区居民燃煤节能环保炉灶改造试点,市区两级政府总投资3000万元的中心城区平房居民燃煤炉灶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前期准备。

  为解决机动车超标排放的问题,赤峰市2014年10月印发《关于限制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通行的通告》,划定了中心城区黄标车限行路段,逐步对全市范围内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的交通管制措施。当年,全市共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9132辆,发放环保检验合格标志15.1万张,新注册车辆发放标志7193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又淘汰黄标车10300辆,黄标车闯禁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

  为了有效治理交通污染,赤峰市建设了黄标车自动识别系统,对进入限行区的黄标车进行处罚。同时,还加强了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相继成立了赤峰市机动车污染物防治中心,建成了全市机动车环保联网监管系统,并配备了机动车环境管理人员、办公业务用房、硬件设备等。目前,全市已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机构12家,并通过了自治区验收。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市住建委于去年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赤峰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赤峰市中心城区停车系统专项规划》。

  随着全市各项环保工作的推进,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区更绿了,天更蓝了,空气也更清新了。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越来越喜欢赤峰这座城市。市环保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赤峰市还将深入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在工业、生活、交通等方面加大污染治理和环保检查力度,努力使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 (杨爱群 孟静航 张东晖)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