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严环境监管体系留住醉人“包头蓝”丨聚焦呼包银榆

31.07.2015  12:37

    新华网包头7月31日电(曹桢)排查出环境问题1540个,已完成整改1243个;检查企业3000家次,将4起环境违法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将全市47户国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量核定情况,在环保部监控平台公开……7月28日,包头市环保局向“呼包银榆全媒体采访行”记者团公布了一份近10个月的成绩单。为了让“包头蓝”成为这座工业城市的常态,包头市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

包头蓝”已经成为常态

    “包头蓝”,是网友对包头空气质量的最高评价。七八月间,包头各景区迎来旅游旺季,“包头蓝”更多地出现在外地游客的朋友圈中。7月28日,“呼包银榆全媒体采访行”记者团走进包头市环保局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目睹了强大的环境监管体系后,更加相信“包头蓝”会和市民持续相伴。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蓝天绿地相映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了解到,网格化管理体系是包头市环境监管的重要措施。目前,包头市已在全市10个旗县区建成82个监管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覆盖。每个网格配备2到3名执法人员和一辆执法车辆,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并建成了包括在线监控系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监管系统、高空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环境数据信息系统在内的包头市环境监管调度指挥平台,并成立了相应的指挥中心。

    环境监管调度指挥平台,就是包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千里眼”,通过电脑调取实时画面信息后,监察人员就可以掌握包头每一方空气的“内涵”。发现问题后,可以立即联系网格执法人员进行处理。

    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张同文向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介绍,环境监管调度指挥平台是一个多系统平台,“平台建设的初衷,是将与环境监管和执法的所有系统都纳入指挥平台中。目前,联系人、执法车辆等网格信息、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等都可以在GIS地图上显示,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现联动,实现监管和执法的无缝连接。

重点污染源的空气“内涵”被实时监控

    平台中的环境质量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机动车排气监测监管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在线监测数据,如果污染源超标,指挥平台就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

    张同文告诉记者,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超标信息,就会及时联系网格的执法人员,或者直接调度污染源附近的执法车辆,前往现场进行执法。

    监控数据缺乏直观性,也可能面临被纂改的情况。为此,指挥平台安装了16套高空视频监控设备和10套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设备,对城区环境进行全方位覆盖。

    “视频监控信息是对数据信息的有益补充,通过数据+视频的方式,可以更全面、有效地掌控污染源。”张同文说。

污染源视频图像尽收眼底

    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包头市有3000多家企业,其中50家重点污染企业(国控重点企业35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到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5%以上。对此,包头市按照国家和环保部要求,建设了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共安装352套在线监测设备,监测点位141个,对这50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据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了解,目前包头市正在进一步扩大重点污染企业监控范围,正在对20家非国控重点企业新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在控制排放的同时,包头市也在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等方式,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目前,包头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7平方米。作为包头城市规划中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赛汗塔拉城中湿地草原占地565.25公顷,绿地覆盖率为96.4%,成为包头市民的天然氧吧;全长39公里的“百里绿道”,在3万平方米的薰衣草地中穿过,将赛汗塔拉、奥林匹克公园、市民公园等景观绿地串连起来,形成一条视野通透的绿色长廊;石拐区花舞人间·葡萄沟生态农业项目、土右旗大雁滩景区正在被打造成为一处处风光独特的“城市绿肺”。

蓝天白云绿树映衬着五当召建筑群

漫步大雁滩花海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