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勇当"十个全覆盖"先行军 光明普照八百里河套

25.12.2015  11:28

   本网讯 2015年,在内蒙古电力公司农村牧区电网全覆盖工程中,涉及新能源转网电工程计划2037户农牧民、45个边防哨所新能源转网电供电,投资3.36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项目开工率100%。农牧民转网电完成1342户,哨所转网电完成12个,完成投资3.03亿元,投资完成率90%。其中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完成100%。

   十个全覆盖,电是主动脉

  从呼和浩特出发,沿着G6高速一路向西,初冬的河套灌区渐次出现在眼前———成排的白杨挺立,大片的麦田已收,深灰大气的房舍勾勒着梅红色的线条。河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黄河沿岸,水系纵横,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传统农业区。进入新时代,巴彦淖尔“塞外江南,草原水城”的发展定位,“十个全覆盖”的民心工程,愈加需要电力的全方位保障。1998年到2009年实施的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广大农村牧区基本的用电问题;2010年到2015年,开展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速解决用好电问题。两个阶段共计投入44亿元,为巴彦淖尔地区广大农村牧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采访中,谈到在巴彦淖尔地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从职责所在到做实做细,从建设思路到安全措施落实,从巴彦淖尔地区的地理特殊性到河套农耕宜居的文化,巴彦淖尔电业局局长欧书成充满了内蒙古电业人的思考和担当。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做实“管理提质、服务提升”的坚定追求,仅2015年,该局农网两批工程共投资6.6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193千米,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1045千米,新增及改造配电变压器741台,容量73535千伏安;一户一表改造39000户,新增变台集抄装置1242套。共选派20多名干部深入乡村,带领62个施工小组567名工作人员进行电力改造,工程覆盖7个旗县区的232个村庄。

  在临河,在五原,在广袤的乌拉特草原,我们看到,供电升级红利富了农牧民,“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老百姓的环境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在这个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处处都与电力这条强劲而稳定的主动脉分不开。在巴彦淖尔大地,“十个全覆盖”带来的是“幸福全覆盖”。农村电网的全面升级、服务的不断提升,照亮了广大农牧民的新生活。

  “电力是老朋友,也是好战友,什么时候需要,都第一时间到达。”临河区政协副主席许敬军给记者介绍。“现在,就连村里的便民连锁超市也像城里一样,安装了电脑和收银台。百姓的生活在电力的推动下,变得更加便捷,城乡居民生活距离拉近了!”

  川井镇哈拉图嘎查的45岁牧民齐达赖深刻体会到了供电升级带来的好处。“从风光互补到网电,靠电力创造的效益让我们的收入翻了倍。现在可以打深井,可以搞牧区的特色产业,可以发展旅游业,样样都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生意经。” 有“西北菜籽第一村”美誉的五原县隆兴昌镇宏伟村,按照“旧村整治型”模式实施危房改造,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传统特色民居。宏伟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有说:“这个过程中数咱电力的功劳大,每一项工程都有电力人的身影,处处离不开电力的鼎力支持。”

  听着大家喜滋滋地描绘电网升级改造带来的红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居民住宅是集居、生产一体化的场所,“十个全覆盖”确实给河套平原带来了新活力。截至记者采访时,临河供电分局改造线路38.6千米,投资463.8万元,按工程的轻重缓急进行施工安排,确保了临河地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巴彦分局2015年农网工程0.4千伏低压线路改造6千米,配电变压器改造3台,共投资120万元。五原2014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11180万元,首批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10千伏及以下工程计划投资6330万元,第二批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估算为1890万元。通过改造,解决了农民正常的生活用电需求,通过不断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低电压、“卡脖子”等用电问题,满足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走在河套大地,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村已进入电动时代,更具有了前行的动力。

   万里风霜雪 深情系边关

  万里风雪,千年关驿。乌拉特中旗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千米。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网电一直未能延伸覆盖到这里。边防某团某连的边防哨所之前用的是风光互补系统,遇到连续的阴天冰箱食材经常坏掉,水处理设备也经常不能使用,严重影响工作生活。2014年,巴彦淖尔局将乌拉特中旗边防哨所通电列入国家2015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随即开始了艰难的通电工程。荆棘乱石林立,没有道路无法通车,电杆等施工材料就靠人拉肩扛。工人们在深秋刺骨的西北风中,穿着厚厚的棉服、背着沉重的工具去立杆架线。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地推进着银线向哨所延伸,就这样共架设了50千米的线路,2015年1月线路正式投运。至此,边防哨所无网电的历史在电力人与战士们的欢呼声中宣告结束。

  通电前夕,边境天气寒冷,空旷的大地上覆盖着耀眼的白雪,越野车腾起的雪雾四处弥漫。过五原,跨阴山,迎着一路风雪,我们来到哨所采访。连长张宇翔对记者说:“现在在边防哨所里的电脑、电视和冰箱都可以正常使用了,之前根本不敢想通网电的事儿!施工中电力人天没亮就来,铲车推车一起上,每天起早贪黑地抢抓工期,从来没有准时吃过饭。电力人的工作热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官兵们,我们一定发挥‘草原胸怀、胡杨意志、骆驼品格、战马雄风’的精神,守好边防线”。

  两年来,“十个全覆盖”农网工程的实施使当地农业抽水、排灌更加便利,农村小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等用电服务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电网得到了彻底的改造,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动力。2014年乌中旗供电分局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5330万元,2015年首批农网改造升级10千伏及以下工程计划投资5250万,第二批投资估算11410万元。 乌拉特中旗牧羊海牧场去年还是连片的土坯房,今年10月过后,这个牧场真是大变样!我们看到,村民不仅住上了整齐的砖瓦房、喝上了纯净水、走上了整洁的水泥路,就连村里举行个活动都有了整齐干净的村中心广场。牧羊海农场四分场主任王晓任告诉记者:“供电局的服务没的挑,有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就过来,真是我们的‘电保姆’。在村里房屋改造和道路硬化中电力可是帮了大忙,挪电杆、换电线,入户到家。现在不仅电压稳定,线路也整齐美观。”乌镇村村主任智晋岗介绍:“这里是葵花的主产区,所以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供电局为我们更换了线路,升级了变压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不够影响生产了,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陪同采访的乌中旗分局党总支书记马利强说,电力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广大农牧民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特色旅游业。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做好服务,助力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来自公司顶层的全覆盖

  作为“十个全覆盖”责任单位,公司上下以高度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保障,让农牧民用上满意电、放心电。 公司在秋季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的意见》后,全面部署安排落实公司承担的工程任务,成立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玉成为组长,总经理贾振国为常务副组长,经理层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工程任务。所属各单位严格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年度任务要求,结合各盟市旗县工程建设任务,按需求细化优化农网改造升级和技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各级电网工程中的涉农涉牧项目,大力推进各类通电工程,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供电服务水平,为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以便全面完成中央和自治区下达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11月10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起,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每半月报送工程进度,认真梳理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沿黄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电网供电情况,了解掌握配套供电和新增无电户及具备条件新能源转网电用户情况,及时立项解决。在保证完成全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任务的前提下,2015年底重点组织实施完成2037户农牧户和45个边防哨所新能源供电转网电供电任务,并将“十个全覆盖”工程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形成“上下协调、重点督导,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巴彦淖尔群众有句话在当地很流行:“全覆盖,降祥瑞,蒙汉百姓得实惠。”公司所属各盟市旗县局广大干部职工正确面对农网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现场安全管控难度大的现实,克服极端恶劣气候及冬季农田漫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落实冬季施工各项措施,稳步有序开展施工建设。

  2015年,第一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3.77亿元。第二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和组织实施中。  (通讯员:马丽萍 刘国栋 陆晓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