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读小说 内蒙古边境军民文化生活棒棒哒
农牧民正在看电影《狼图腾》
演示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党员中心户设施齐全
农牧民在数字书屋看书
内蒙古地理环境特殊,国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分布着20个边境旗(市、区),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作为中国对蒙古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就是其中之一。
12月的二连浩特经过多场降雪的洗礼,到处白茫茫一片。在以往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寒冷冬日,闲来无事的农牧民只能三五成群地打牌、看屈指可数的电视节目,而今,大家聚集在一起,喝着茶,或听听广播了解时事政策,或看看一度热映的电影,又或从专家的教学视频里学学种植、养殖新技术……
王迷贵一家的幸福
在偏远的边境地区,这样一直被憧憬和盼望的惬意生活成了现实,这得益于我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
12月15日,走进二连浩特市赛乌素嘎查,平坦的柏油路、敞亮的砖瓦房,满是现代村落的气息,昔日的“土气”消失不见。“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已经让农村牧区旧貌换新颜。
10时30分许,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带队走进赛乌素嘎查,检查我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的推进情况,农牧民闻讯赶来,其中46岁的王迷贵两口子最为热情,一边讲述生活的变化,一边带着大家走进家里。
干净的小院,明亮的玻璃,80多平方米的新房设置有两室一厅,厨房和卫生间也很宽敞。热水器、马桶、整体卫浴柜、整体橱柜、新式油烟机……经过简单装修,王迷贵的家俨然是城市房屋的样子。
茶几上摆放着苹果、橘子、香蕉、花生、瓜子等小吃,王迷贵热情地递给大家,他的妻子高兴地介绍:“以前住的土房子还没有现在的凉房好,路上全是土,一到晚上外面黑洞洞的,家里的电视也只能收到几个台。现在,油路通到家门口,晚上两边的路灯把整个村子照得明亮亮的。有了户户通设备,电视有了60多个台,各种精彩节目,看都看不过来,真是太好了!”
王迷贵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天津上大学,小女儿上中学。他和妻子两人种着12亩地,除了自家食用外,还能有3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记者了解到,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边境地区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目前还不健全,立足这一实际,我区启动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服务进边境、进口岸、进军营哨卡的文化固边工程。据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姜伯彦介绍,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广播村村响是我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8项亮点工程中的2项,目前,在20个边境旗(市、区)已有5.89万户户户通、1340个村村响完成安装和调试。
热映电影带来惊喜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牧民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则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2月15日,在赛乌素嘎查的电影放映室里,20多个农牧民正在观看电影《狼图腾》。清晰的画面、逼真的音效,大家被影片中的剧情所吸引,对于记者的到来丝毫没有察觉,只有一个孩子告诉抱着他的中年人“有陌生人来了”。
中年人名叫罗文先,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生活在这里,很爱看书。因为之前看过《狼图腾》这本书,所以对于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他特别有兴趣。然而,因为条件限制,看电影对他来说一直是个梦想,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不出嘎查就能看到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有关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态的电影,外国导演拍的场面挺大,也挺感动的。”简单和记者聊了两句后,带着激动的心情,罗文先再次融入电影的剧情中,同时给怀里的外孙解说着。从没有看过电影的孩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荧幕,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电影放映室里出奇地安静,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这部和少数民族有关的电影,从剧情中寻找着似曾相识的影子,这样温馨和谐的画面,感动了新闻出版广电系统的工作人员,也感动了记者。
据介绍,这个电影放映室里承载着“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任务,今后,嘎查里的农牧民每个月都能看到一场票房较高的好电影。
数字书屋热火朝天
“同志,帮我找一下有关种蔬菜新技术的视频,我学点经验”“我想看看《 内蒙古日报 》,看看有没有新的政策”……在数字书屋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书架上摆放着文学、政治、法律、农业种植等不同种类的图书,书桌上则是一些期刊。今年50岁的郭正武是河北人,20多年前来到二连浩特,从此便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一家四口人,以种地为生,一年纯收入有个四五万元,自从有了数字书屋,他有时间就会来这里,看书、看电影,和乡亲们唠家常,很是开心。
得知记者的身份后,47岁的张建立打开了话匣子,性格直爽的她高兴地说:“以前冬天农闲时人们没事做,就是串门打牌,现在有了数字书屋,大家没事儿就约着来这里了,一起看看书,看看电影,生活比以前有意思了!”
据二连浩特市图书馆馆长郭柏春介绍,除了纸质图书,数字书屋还配有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设备,设置有报纸、精品图书、农业致富、少儿教育、电影、曲艺娱乐、生活健康等10多个版块。其中,有1万余册电子图书、1000多节有关养殖和种植知识的专家课堂、还有百余部高清电影……这些信息均与当前的时代步伐接轨,架起了边境地区农牧民与外面世界联通的桥梁。
边防官兵不再孤单
在我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的服务人群中,除了边境的农牧民,还有边防哨卡的官兵们,他们身负重任,业余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
12月15日下午,二连浩特市边检站监护二中队收到了“百部实用精品图书”,同时,盼望已久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启用,今后,他们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平台下载电影,填补了边防、哨卡电影放映的空白。
“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将先进的文化送到基层一线,赠送了大量的文体设施,丰富了边防官兵的文化生活……”二连浩特市边检站政委杨茂臣带着大家参观文体活动中心,象棋、桌球、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21岁的战士戴彤告诉记者:“没有广播电视户户通之前,只能收到中央和内蒙古地区的不足10套电视节目,现在能收到80多套电视节目。尤其是蒙古族战士,可以看到自己民族语言的节目,特别高兴。现在又送来了一些蒙古文图书,他们听说后都迫不及待地想看。”
采访中,边防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和记者讲述着他们丰富的文化生活,勤务三班的战士田明川告诉记者,目前,图书阅览室有图书5000余册,分为政治理论、党史研究、文学历史等8大类,中队官兵人均66册。数字书屋的内容每天都及时更新,已经可以满足官兵们的阅读需求。有了这些图书和设备后,他们还经常策划一些 读书 活动,培养了官兵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目前,中队先后有18名官兵通过了国家英语资格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有32名战士取得了成人高考和函授大专文凭。”田明川高兴地介绍着。
【记者手记】
广袤的草原白雪茫茫,屋外寒气逼人,而苏吉嘎查的党员中心户韩希图家里却是暖意融融,手扒肉、热奶茶、洁白的哈达,畅聊农牧民的幸福生活。他的大姑娘已经五年级,再有4个多月,二宝也要和大家见面,妻子李花脸上难掩喜悦。
在党员中心户的蒙古包里,有小型超市、卫生院、书屋等设施为农牧民提供服务,让他们在草原上过着现代化的惬意生活……
在整整一天的走访中,看到昔日信息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农村牧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农牧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大家兴奋且满足的心情溢于言表,对“十个全覆盖”这一民生工程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同时,对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努力打造文化繁荣等六道风景线的目标充满信心。
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是打造边疆安宁、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创新举措,更是保障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务实举措。目前,这项综合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未来,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广播村村响、自治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中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百部实用精品蒙古文图书进牧户、数字书屋、边防哨卡电影放映8项工程,将对我区20个边境旗(市、区)的嘎查村、农牧户、口岸、边防哨卡实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