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男子捐献器官挽救3人
原标题:36岁男子捐献器官挽救3人
4月15日,包钢医院完成了一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捐献者的两个肾脏被顺利移植给两名尿毒症患者,肝脏被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这位捐献器官的是一位36岁的男子,他自己离开人世却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这种大爱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按照国家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去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是包头市今年第二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同时也是包头市首例按规范程序操作完成的器官移植手术。
目前,两名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正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恢复性治疗。包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致中是该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他告诉记者,捐献者此前因为意外摔倒受伤,家属替其捐献了器官。器官捐献,是指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据了解,依照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相关规定,所有捐献器官必须由国家统一分配。为保证器官移植的成功,肝脏移植必须在器官获取后12小时内进行,而肾脏则必须在24小时内移植。鉴于此情况,国家本着就近、方便原则,对供体捐献器官进行分配。
刘致中说:“据我所知,包头市目前在包钢医院、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包头市肿瘤医院正在接受肾病透析的患者在六七百人。其中,最少有一半患者需要肾移植,但苦于没有肾源。加之肾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这一缺口会越大。”
刘致中介绍,包钢医院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是1984年施行的,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仍然健康生活。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每年可挽救近万国人的生命。如果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器官捐献,必将使更多患者获得移植的机会,让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国家出台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新规后,今年3月自治区卫计委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肝肾移植中心”,中心下设4家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组织。(记者 杨晓红)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