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阿拉善:别样体验超乎想象

29.04.2016  09:59

金秋胡杨美。

   打造国际范儿

  2016年,阿拉善盟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阿拉善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围绕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当地赏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融入旅游产业,以文化塑造提升旅游,以旅游拓展文化影响,以文化惠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新的文化旅游发展大幕拉开后,阿拉善盟不仅扩大了“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影响力,更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阿拉善旅游资源遍布全盟。以广宗寺、福因寺、延福寺为主的具有浓厚藏传佛教色彩的八大寺庙古迹;以胡杨林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为主的沙漠景观;以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为一体的敖伦布拉格峡谷。

  近年来,阿拉善盟先后荣获“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中国肉苁蓉之乡”等美誉;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晋升为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荣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榜首。

  今年,阿拉善盟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高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利用质量和效率,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从规划、景区项目建设、旅游节庆活动等层面,对旅游文化的融合进行整体策划。根据阿拉善盟三旗各自的地域特点,将卫拉特文化、额济纳胡杨文化、巴丹吉林沙漠文化、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阿拉善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文化旅游品牌。

  阿拉善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曼德拉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走进阿拉善,雄奇的大漠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一幅幅神奇优美的壮丽画卷吸引着中外游客。

  凭借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阿拉善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说到阿拉善盟的特色,不得不说一下“2015年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十周年”精彩盛况。十多万名越野e族车友和来自全国34个省市地区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的1300多辆赛车共同见证了这一庆典。浩瀚沙漠,引擎轰鸣,越野车云集,一路狂奔的车辆卷起遮天蔽日的沙尘,场面惊心动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已连续5年在阿左旗举办。2013年,越野e族将阿左旗作为活动的永久举办地,并将活动命名为“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

  每年4月,阿拉善盟蒙古扁桃花文化旅游节在阿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乌兰泉吉嘎查举办。4万多亩集中连片的蒙古扁桃漫滩遍野竞相绽放,远远望去,如霞似锦,蔚为壮观。目前,这片蒙古扁桃林已纳入国家公益林重点保护项目。自2007年以来,超格图呼热苏木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蒙古扁桃花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阿拉善盟通过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相继开发经营文化旅游景区20多处,推出“中国秘境阿拉善全国旅游摄影大赛”“中国秘境阿拉善古丝绸北路探秘自驾旅游节”“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中国·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阿拉善丁香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还有“阿旺丹德尔杯”“苍天的驼羔”“奶祭杯”等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诗歌大赛,不仅使阿拉善民族文化在声名鹊起中“走出去”,更以丰富的文化节会活动为平台,把旅游项目“引进来”。

   八大旅游圈齐发力

  阿拉善盟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巴彦浩特为枢纽,打造越野e族沙漠汽车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圈、黄河西岸乌兰布和生态度假旅游圈、巴丹吉林—曼德拉山岩画—海森楚鲁探险体验旅游圈、居延文化—胡杨林观光体验旅游圈、策克—乌力吉口岸边贸跨境旅游圈、东风航天城航天文化体验旅游圈等八大度假旅游圈,让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互动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发力点。

  2015年,风景这边独好的“苍天圣地阿拉善”犹如磁铁般吸引着八方来客。据盟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1.8万人次,旅游收入47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

  阿拉善盟围绕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当地赏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融入旅游产业,以文化塑造提升旅游,以旅游拓展文化影响,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根据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营销新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平台和媒体力量,加快阿拉善旅游资源推介。”盟旅游局促进科科长包凯峰告诉记者,去年,阿拉善盟紧扣“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主题,制作旅游宣传片、画册、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组织旅游企业赴“区内四市”“宁青甘三省八市”“全国重点旅游客源八城市”开展专题推介会;邀请区内外100多名旅行商及主流媒体开展“乌海——阿拉善”专项踩线考察活动。

   热情好客胡杨人家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阿拉善的文化旅游在农牧区彰显。农牧民由衷感叹“十个全覆盖”工程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了好事,不仅让老百姓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文化旅游品位。

  为了让这个幸福工程实现全覆盖、无死角,阿拉善盟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注重统筹推进,将“十个全覆盖”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扶贫攻坚、生态移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富民增收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十个全覆盖”的带动效应,让农牧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旭任其其格是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乌兰图格嘎查最早搬迁到“胡杨人家”的移民。“2011年刚搬来的时候,我家只有一排平房和三间板房,只能接待20多人。2013年又新建了三间蒙古包,接待能力提升到140多人,收入也增加了。”旭任其其格说。

  “胡杨人家”民族特色旅游产业项目的建设,得到当地农牧民极力拥护。2011年,额济纳旗扶贫部门征求农牧民意见,确定有发展条件的农牧户作为试点,申报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集餐饮、住宿、体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胡杨人家”。

  2013年至2014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将纳林高勒新区主街道全部改造,实现了沿街农牧民房屋改造全覆盖。4年来,共改造420户,具备同时供4500多人住宿、2600多人就餐的条件,直接受益农牧民近千人。2014年胡杨节后,该创业园区300余户转移搬迁农牧民抓住胡杨节游客剧增有利时机,开办家庭旅馆等三产服务业,“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万余人,户均增收8000余元。(闫琛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