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成:庄稼汉成了农机专家

19.01.2016  10:59

  白玉成:庄稼汉成了农机专家

  他是一名普通农民,只有初中文化,可他研制的农机具“播种机调节器”“开沟施肥器”等屡获国家专利,他和儿子共同研发的“残膜起茬回收机取土铲”破解了残膜回收难、污染环境的难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促使家乡的农业生产走上机械化道路——

白玉成正在查看他研发的“残膜起茬回收机”。

  白玉成,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高地村杨家漫甸组一位普通农民,别看他个子小,只有初中文化,可他研制的“播种机调节器”等农机具屡获国家专利,使新开地乡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深得农户的爱戴。

   自家小作坊 首次发明抗旱犁

  1984年7月,白玉成初中毕业,由于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只好辍学回家务农。两年的农村体力劳动生活,让他饱尝了种地的辛苦,目睹了当地农民使用弯犁笨镐等古老的方式耕田种地的境况,他下定决心研制生产先进的农机具,让农民用机械耕种,改变山区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次,白玉成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地方使用小农机具耕地播种,不但省工省力,而且高产。当时他家极其困难,借钱买了一台小型电焊机,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一个小作坊,干起焊铁锨、二齿子等小活计。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他的电焊技术不但大有长进,还学会了焊钢窗、防盗门等技术活,成了当地的“能人”。

  白玉成的家乡雨水较缺,主要种植的是旱地作物,他干农活时发现,祖祖辈辈延用下来的犁杖犁地过浅,不利于农作物抗旱,于是,开始尝试性地制造抗旱犁。他多次到河北围场县、赤峰市内等农机制造公司考察,虚心向专家请教学习,遇上困难,不惜花大价钱请专家指导。他将初制的抗旱犁,反复跟农户下地试验,听取农户意见,再琢磨、试制。两年后,终于焊制出一种新型抗旱犁,使用这种机具,农户不仅播种时省时省力,而且农作物扎根深,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试生产的50台抗旱犁,一投入市场,马上被村上农户抢光。从此,他开始批量生产,每年1000台,畅销周围10多个乡村。 抗旱犁的成功,让白玉成信心大增。

白玉成(右二)和家人。

   “播种机调节器”等屡获国家专利

  1995年,白玉成开始制造播种机,其中研制的“播种机调节器”“开沟施肥器”两个部件,破解了农作物播种时种子和肥料不能同时进行、肥料不能直接施入作物根部的问题,不仅节省了劳力,增加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还提高了粮食产量。两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新开地乡是土豆的主产区,全乡每年土豆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但种植和收获都要用人工来进行,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1998年,白玉成下决心研制土豆播种机、收获机。经过3年的反复研制、试验、改进,终于取得成功。用土豆播种机种植的土豆,株距均匀,省工省力;用土豆收获机收获土豆,收获干净。播种、收获每亩地用工量比以前节省50%以上,还填补了克旗及其周边地区、旗县无机械种植收获土豆的空白。他每年生产销售土豆播种机、收获机达200余台,给家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他的“小铁厂”也成长为“农机制造公司”,产品销售遍布旗内外,全乡95%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机械化,春播时间由过去的两个多月缩短到了半个月,为农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广“节水增粮”政策,老百姓在受益的同时,遗留问题较多,尤其是残膜污染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致使农作物种子发芽率降低,产量减少,堆积在土地周边、道路两侧的残膜,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秋季,白玉成唯一的儿子白凤杰,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中级电工职称毕业后,放弃了克旗经棚镇内一家企业的高薪聘用,毅然返乡同父亲一道研制起了残膜起茬回收机。父子俩结合本地区地质、地膜、农作物状况等进行研究,从网上查阅资料,反复实验,历时半年,终于制造出1GGH——110型“残膜起茬回收机取土铲”。该回收机清理残膜干净,效率高,一天可作业50亩,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残膜造成农作物减产和白色污染的难题。2014年11月获得国家专利,产品录入国家补贴目录,成为重点补贴产品。

   成立全乡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0年,白玉成注册成立了全乡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其目的是整合现有农机资源,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促使农业生产走上机械化道路。

  到目前,合作社成员达106人,资产达到600万元,拥有大中型机械26台套,机库棚、维修车间共计400余平方米,流转土地1500余亩,建立土豆播种、收获机械化标准示范基地1200余亩,年服务创收60.4万元,农业病虫害防治率提高到70%以上,农机化水平提高到99%以上。

  “我加入白玉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后,土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播种、统一机收,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与往年一个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情况相比,20天可减少8-12天时间,解决了农忙时节的后顾之忧。秋季收获的粮食可以经合作社进行销售,农民在客商面前有了话语权,使价钱、质量都有了保障。我们空闲时还可到合作社打工,多了一份收入。村里一些全家外出打工户的耕地再也没有撂荒的了,都被人包去耕种了,不仅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促进了村民的增收。”合作社成员季东明高兴地说。 白玉成致富不忘众乡亲,本村李久成、杨凤琴等10多户村民,子女常年出外打工,家里没有劳力,到了春耕、秋收时节,他总是无偿给他们种植、收获,每年投入资金上万元,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文/图 刘玉国)

   白玉成1967年出生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高地村杨家漫甸组,农民,初中学历,中共党员。研制的“播种机调节器”“开沟施肥器”均获国家专利,和儿子白凤杰共同研发的1GGH——110型“残膜起茬回收机取土铲”获国家专利,产品录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他还研制了破茬起垄免耕多功能播种机、土豆播种机、土豆收获机、玉米播种机等各种型号的农机具。成立了全乡首个农机合作社,使新开地乡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1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