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巨变——内蒙古武川县革命老区

21.09.2016  21:32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武川县作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乌兰夫、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创建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武川县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传情报、抬担架、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新中国解放前的武川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当地群众的生活非常贫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川县虽然也有不小的改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武川县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随着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武川县这个革命老区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街巷硬化让居民出行不发愁   武川县在历史上交通并不便利,境内和通往相邻旗县的道路多为常年车辙马迹自然形成的道路,解放后政府虽然对主要公路干道进行了加铺底层、整修路基、改善路面等一系列改造工程,但各村庄里的街巷大多还是土路或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曾是武川县大部分农村街巷难行的真实写照。       而现在武川县内的各乡,放眼望去,一条笔直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村内,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房子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庭院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广场、生意红火的农家院,一个崭新的现代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今县内的各乡村都进行了道路硬化,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同时以村庄小巷、房前屋后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生活垃圾集中清理,对农户住宅及周边的柴草堆、粪堆、垃圾进行重点清理,实现了县内各街巷道路两侧的净、美、畅。“十个全覆盖”工程为这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进一步带动了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 危房改造实现安居乐业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的武川县各乡村房屋多为土房、土窑或茅庵草舍,特别是深山区里,前沟一户,后沟一家,零散居住,形不成村落。解放后,农民新建住房数量有所增多,但房屋还是以土房为主。改革开放后,新建房屋多为砖土混合结构,纯砖瓦房数量较少。 “以前的老房子是土坯房,已经住了20多年,过去每两年就得拉土抹房,现在我们老两口岁数越来越大了,已经好几年没修过房了,夏天下雨时经常漏雨,只能将就着住。”来自武川得胜沟示范乡的村民刘大爷在县里举办的“建设新农村宣传大会”上说,以前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一直舍不得花钱重盖,去年政府在村里实施危房改造政策,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刘大爷去年用了几个月时间,将他们家住了20多年的旧土房变成了新砖瓦房。                             医疗卫生让生活有保障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武川县内的各乡只有少数走村串户的私医应诊,其技术水平低,医法守旧、药价昂贵。以迷信手段骗取民财的巫医颇为盛行。农村群众求医极为困难,每遇疾病缠身,往往求神拜佛,听天由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乡村大夫看病的状况却是:“家即诊所”,全部家当就是“一只听诊器、一只体温表、一把医用镊子和一些常用药物”。医生只能为村民治疗一些简单的头疼脑热疾病。 而现在,走进武川县各乡村内的卫生室,室内打扫的干干净净,药房里药品种类繁多,医疗器械摆放整齐,几个房间按功能分为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原来设置的旧卫生室相比,整个医疗卫生环境有了巨大的改观。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大力实施中,危房改造、街巷硬化改变了农村破房烂院、脏乱泥泞的景象;自来水和电力工程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互助幸福院实现了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文化室、“户户通”的实施改变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贫乏的现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改变着县城里老百姓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革命老区中的武川无不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我作为国道209线武呼路的建设者,对上述一桩桩、一件件事迹颇感震撼!着实感受到了国家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怀和扶持!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