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故事】邢林梅:种植瓜薯的女能手
邢林梅
在武川县,邢林梅是一位女能人,从一名在工地食堂做饭的打工阿姨变成了销售农产品的经纪人。
邢林梅是武川县可镇三圣太村委会南沙村人,今年55岁。1981年,因为家里生活困难,高中毕业的邢林梅出嫁了,男方也是农民。婚后,为了贴补家用,她托人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建筑公司找了一份给工人做饭的营生。一次,公司要购买几千斤马铃薯食用,邢林梅主动提出帮忙,领着公司的人跑了武川县的几个村,买到了马铃薯。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农民种地要有科学头脑,更要掌握市场行情,并且种植要上规模、出精品、找销路。有了这个念头后,第二年,她毅然放弃打工,回家把自家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亩扩大到了20亩。之后只要有空儿,她就骑上自行车跑20多里路,到县里听科技人员讲授马铃薯选种、栽培、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讲座,同时购买了许多关于科技种植方面的书籍。后来,她还把技术人员请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忙。
这年秋天,她家的马铃薯获得大丰收,产量比其他农户家多出几倍。收获后,她主动与几个建筑公司联系,自家马铃薯很快销售一空。不仅如此,她还帮助乡亲们卖光了马铃薯。邢林梅的举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很快,该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马铃薯村”。此时,邢林梅又开始琢磨起了马铃薯的销售问题。为了方便远途客商住宿,她专门收拾出了自家的几间干净房屋,客户什么时间要货,她就什么时间到周边村庄组织货源,并且充当担保人。邢林梅说:“由于信誉好,服务周到,每年经我手发往山东、河南、天津等地的土豆就达2900多吨。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我成了女经纪人。”
1997年,她入了党,这让她找到了归属感,为乡亲们服务的劲头更足了。2006年4月,她与村委班子谋划筹建了圣丰绿色农产品种植协会,建立了500亩马铃薯示范实验基地。2008年,该协会又重新组建为圣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所在地位于武川县马铃薯种植主产区,是市级新农村示范点,产区覆盖11个自然村302户、马铃薯储窖190个(储量可达4800万斤)。合作社建成后,当地农户收入明显增长。
2008年,武川县推广设施避灾农业“中棚种植”示范田,邢林梅提出了“瓜薯结合,生态种植”的设想,并带头承包了10亩中棚,试种南瓜、西瓜、香瓜等,当年就获得了成功,她注册了“蒙丰”和“邢大姐”商标,瓜薯基地也已经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无公害绿色权威认证。2008年,基地种植的“奥运会专供薯”被端上了各国运动健儿的餐桌;特色金瓜和西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2012年,该基地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同时还被武川县委政府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农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
为此,邢林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市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