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国税局“五个机制”服务“走出去”企业

13.03.2017  10:21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走出去”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税制的差异问题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锡盟国税局本着创新服务意识,主动将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中,针对企业涉税需求提供服务,帮助辖区“走出去”企业防范税收风险,促进境外投资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摸清企业情况。 与盟商务局沟通协作,取得所辖“走出去”企业名单,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及时梳理相关信息,建立企业境外投资信息档案,为优化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主动加强与外汇管理、工商、发改委、地税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掌握涉外项目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向地方政府汇报税收政策变化、“走出去”企业税源变动等情况,形成双向反馈的有效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最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税收服务保障。

      三是建立政策宣传机制,搭建交流平台。 联合地税部门走访“走出去”企业,为其送去《中国居民赴蒙古国投资税收指南》和《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宣传手册》宣传资料,倾听企业境外遇到的问题及涉税诉求,向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面对面”宣传相关税收政策,并通过网站、微信、报刊等媒介,提供全面、权威、及时的税收政策信息,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引。

      四是建立业务辅导机制,优化纳税服务。 实地走访,针对每户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进行“一对一”业务辅导,现场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税收筹划,帮助企业找出潜在的税收风险,避免因风险防范能力不足而对境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建立专项应对机制,加强风险应对。 为进一步强化跨境税源管理,盟、旗县两级联合建立税收风险专项应对工作团队,对全盟7户“走出去”企业按投资金额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及风险应对工作。对于风险应对,事前开展案头分析、风险提醒;事中下户召开税企高层见面会、审核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帮助其防范税收风险,不断提高风险应对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