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省联合打造“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

21.11.2014  22:07

资料配图

11月初,在昭君故里湖北兴山举办的2014昭君文化国际论坛上,海内外研究昭君文化的专家首次提出打造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的构想,其将涉及内蒙古等与昭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关的省区市。

与会专家表示,从湖北兴山县昭君村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昭君和亲路”全长近5000公里,国内沿途涉及鄂、豫、陕、晋、蒙5省(区),包含西安、呼和浩特2个省会,宜昌、荆州、荆门、南阳、朔州等37个地市、县(市),辐射人口约1亿人,经济总量约3万亿元。以昭君文化“美与和平”经济为主题的“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将覆盖昭君和亲路沿线所有经济区域,并通过搭建“昭君文化(国际)论坛”和“昭君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两大平台,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产业信息沟通,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并延长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深受市场喜爱的旅游文化商品,确保发挥区域合作的整体效益,最终创造出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昭君文化’这条金丝链串起湖北、陕西、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三地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的建设。”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会长郝存柱对此提出建议,他认为,昭君文化是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平等的文化、开放交流的文化,弘扬和传播昭君文化是历史责任。目前正在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对接,准备成立昭君文化专项基金,用以保护昭君文化这一历史遗产,推动昭君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院长武高明则建议,昭君和亲路沿线省区市政府间应该建立合作沟通机制,达成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昭君文化这个金字招牌,带动各地特色经济建设,促进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建设。并通过文化领先、文化把脉,把昭君文化树立起来,真正形成一个文化通道,多做活动,让这条路线活跃起来。还要打造精品,真正做好和竖起昭君文化的大旗。目前,为了迎接自治区70周年大庆,以及适应昭君和亲路经济走廊带建设,昭君博物院将进行改造,提升景区自身建设的同时,传承建设昭君文化,使其从4A级旅游景区跃升为5A级旅游景区。并增加出土文物、文献资料,让游客通过实物了解匈奴历史文化、汉匈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