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31.03.2015  14:39

  ——化德县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纪实

  室外,滑梯、跳跳床、跷跷板、秋千、沙坑等户外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室内,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温馨的寝室,功能齐全的活动室,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长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愉快地做着游戏,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像春天里娇艳的鲜花在开放。如今,当你走进化德县的每一家幼儿园,都能被园中的场景所感染。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到老。学前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近几年,化德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营并举”的多样化办园体制,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列,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乡中附设、村办幼教多种模式相互衔接补充的办学体系。当今困扰无数家庭的“入园贵”、“入园难”难题,在这里得以初步解决。

  决策:召开六次现场推进会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曾对幼儿教育作出过高度评价,他说“勿谓小儿天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可见,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对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地域、历史等多方面因素,致使化德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大,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办园条件亟须改善,师资队伍总体素质偏低,民办幼儿园亟待规范等诸多问题。

  如何突破学前教育的发展瓶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真正把这件惠民利民的事情办好做实。”化德县以敢于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和壮士断腕般的魄力,表明了对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为此,该县在着眼于保障适龄儿童“好入园”和“入好园”的基础上,对全县学前教育事业进行了卓有远见的规划。在2013年初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各乡镇的学前教育开展了分层次、全方位的专题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先后六次召开了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切实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规划。

  通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化德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化德县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化德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并付诸于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化德县的学前教育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近几年,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1所,建设面积达30488平方米,全县学前适龄幼儿3280名,入园人数为2045名,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79.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60.2%。

  改革:开创多样化办园体制

  走进化德县长顺镇公办的育苗幼儿园,记者发现,在幼儿区域活动间内,现实社会的医院、超市、服装店等场所,经过“浓缩”之后搬到这里,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乐园,每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卫生间、盥洗室、衣帽间等设施一应俱全。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唱着儿歌、做着游戏。“2014年,我们幼儿园被评为了市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张丽娟见到记者后第一句话就这样说道。

  “在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1000万元,配备了现代化的幼儿活动室、卫生保健室、会议室等各类硬件设施,还构建1500平方米的树胶操场、嬉水池、沙坑、饲养区等活动区。”说起这些时,张丽娟略显得有些兴奋。“我们还是全市第一家运用幼儿安全出入园智能管理系统的幼儿园。”

  2012年,市政府在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决定》的通知中写道,“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学校的扶持力度。”悉闻这一通知,化德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发力。在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幼儿园,鼓励以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乡中附设、村办幼教等形式进行办学,探索出了一条公办、民办、村幼等多元形式发展的办园模式。

  在民办公助的小太阳幼儿园内,记者发现,虽然这里是民营性质的幼儿园,但园内的环境却与公办的相差无几。“说实话,刚来这里时,我还有些犹豫。”园长郭丽萍对记者笑言。吃惯了“公家饭”的郭丽萍,对上级的安排一时有些难以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发现,民营性质的幼儿园的发展原来也不比公办的差。“去年,政府又为我们幼儿园投资了205万元,装修了教室、翻修了水池等教学设施。”

  采访中,化德县教育局局长周锴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化德县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我们都一样要求。”

  据了解,在全县登记注册的3所民营幼儿园内,共有幼儿654人。化德县政府每年都会给民营幼儿园补助20万元的教师工资,15万元烤火费,2万元校舍维修费。特别是2014年,县政府利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整改活动中腾退出行政办公用房,投资100多万元修缮改造后创办公建民营式的春苗幼儿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化德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育苗幼儿园、丫丫幼儿园、希望幼儿园、六十倾中心幼儿园、德善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全县学前教育呈现出公办与民办竞相发展、和谐共进的喜人局面。

  师资:让学前教育发展后继有人

  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硬件设施是保障,人才队伍是关键。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化德县按照“自愿报名、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公开招聘公办幼儿教师。三年时间就新招入24名优秀本科、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公办幼儿园。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制定成长规划、实施全员培训等措施,强化幼儿园保教队伍建设,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丫丫幼儿园教师吴晓凤,2013年以前还是一名在岗编外聘用幼儿教师,经过公开招聘考试,让她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自从知道还有机会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一名在编的幼儿教师那时起,我比以前工作、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只要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学习机会我都不放过。”谈及自己发生的变化,吴晓凤十分激动。

  近三年来,化德县已累计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50多万元,组织了480人次以上的全员培训,为学前教育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办好一所幼儿园,化德县教育局还通过选派干部到各幼儿园担任园长的途径,打造了一支热爱本职、能打硬仗的园长队伍。原第三小学副校长赵子萍走马上任丫丫幼儿园园长,原县直幼儿园业务副园长张丽娟成为育苗幼儿园园长,原任公办幼儿园园长的郭丽萍选派到小太阳民办幼儿园任园长。

  “选齐配强园长队伍,不仅实现了幼儿园的顺畅运转,还带动了全县的学前教育发展。”化德县教育局领导告诉记者。

  内涵:铺就学前教育发展特色路

  如果说硬件建设是一所幼儿园的躯干,那么内涵发展则是其灵魂。如今当你走进化德县的每一所幼儿园,都能欣赏到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育苗幼儿园,沙画、泥塑等融入课程,一块彩泥、一撮彩砂,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化万端、精彩无限;在丫丫幼儿园,通过开设蒙氏数学、快乐英语及特色舞蹈等课程,科学启迪孩子们的智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在小太阳幼儿园,废旧物的再利用,则让孩子们在开展户外体能训练的同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而在中心村六十倾中心幼儿园中,老师们因地制宜,开展“田园课程”,让孩子们在田中施肥、除草、浇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感受生命的伟大。

  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启动了事关教育根本的“三项改革”。化德县主动出击,率先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课改的突破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走内涵发展之路,则成为化德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通过出台《化德县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各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特色建设。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当在全国其他地方还纠结于“入园难”、“入园贵”时,化德县不等不靠,以远见的卓识和敢于碰硬的决心,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好路子,业已绘制出学前教育的宏伟发展蓝图。(记者 张晓鹏)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