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密码 呼和浩特用实干为先作答

01.03.2019  14:50

环城水系。

  和林格尔新区首列中欧班列顺利启行。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市民在优美的环境中健身。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

  清水河扶贫项目。记者 皇甫秀玲 摄

  环卫工人受到关爱。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展示首府文明的青城驿站。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全线洞通。记者 皇甫秀玲 摄

  修复后的呼和塔拉草原美景如画。记者 皇甫秀玲 摄

    春风传捷报。在今年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中,呼和浩特以第六名位列其中,这也是呼和浩特市第四次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过去一年,是呼和浩特改革发展进程中充满挑战、又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新时代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呼和浩特市用实干为先作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回顾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政府为人民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摸清债务底数,累计化解债务320.7亿元。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重大风险平稳可控。聚焦精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等多措并举,京蒙扶贫协作、百企联百村、定点帮扶等多方发力,构建了大扶贫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共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2143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9013人,53个自治区级贫困村、68个市级贫困村出列,武川、清水河摘帽退出完成自治区第三方审核评估。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治气、治水、治土、治山工程。全力推动主城区无煤化,建成京能热源长输管线,实施居民清洁燃煤替换工作;持续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启动覆盖1031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停止大青山各类生产开发活动,清理关停采探矿企业93家,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启动实施乳业升级3年行动计划,伊利、蒙牛两大乳企营业收入预计突破1500亿元,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技改升级。新能源汽车、光伏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久泰能源煤制乙二醇、开沃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欧晶科技二期、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8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990亿元和7996亿元;会展成交总额超过43亿元;全年接待游客43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4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1.7%。着力推进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完成起步区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洽谈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240.8亿元,新区引擎作用开始彰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建设呼和浩特科技城,引进中科院院士工作站3家,总投资155.6亿元的23个科技型企业签约落地。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总数达27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总数的3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制定出台人才引进9条新政,为全市298家企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人才745名。

  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做精一产,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全市主要农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25.2%;奶牛存栏30万头,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7家,上市公司9家,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增长8.2%。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全市农牧业休闲观光点达到136家,带动农户5000多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启动70%行政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1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完成改厕2572户。投入1556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8.2%、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达到93.4%、村庄绿化率达到55%。

  大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面开展“三城同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主城区青城驿站、公共厕所、小区驿站达到4213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清理市区及周边垃圾200余万吨。排查整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6.3万家,1.6万家餐饮场所实现“明厨亮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区东影南路下穿农大通道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6条,新建人行过街天桥10座,迁移占道电杆80处。巴彦路、金海路、哲里木路等路网改造提升和三环路加快建设,呼张高铁呼集段、呼准鄂铁路通车运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洞通,2号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白塔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呼和浩特新机场可研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政务云中心、智慧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行。启动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城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实施“揽山入城”、沿黄生态走廊、阴山北麓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生态修复37万亩。

  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61户企业纳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范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5亿元。“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全新审批模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32证合一”,试点推行“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万户。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式综合受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表扬。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7大类133个涉税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原则。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改组组建青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林地定权发证和农村土地、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首次开通中欧班列,举办印尼雅加达呼和浩特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的商品展。积极参加第20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荣获优秀友城合作奖。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展区,在西部城区规划实施了京蒙协作产业园。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186个,总投资2015.6亿元。强化呼包鄂协同发展,产业联动、基础联通、生态联治等工作不断深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健全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长效机制。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所有旗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开展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建成医疗集团3个、专科联盟43个、医共体12个、设立名医工作室32个,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启动实施关爱老年人贫困人口光明行5年行动计划,完成免费复明手术734例。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5.2亿元,按时足额发放109.6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74亿元,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全额资助。投资43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10044套,完成回迁安置11298户。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双拥共建、军民融合、部队停止有偿服务和驻呼部队参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恢复组建4支乌兰牧骑队伍,“鸿雁阅读”计划在全区推广,累计建成基层公共文化站1332个,圆满完成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终期验收。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内蒙古群众艺术馆、乌兰牧骑剧场、文化客厅等场馆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黑恶势力得到依法惩处。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始终把强化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持续改进政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1件、政协委员提案552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不断增强。(记者 郑学良 刘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提供)

内蒙古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记者从日前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区农牧局长会议上获Nmgcb.Com.Cn
内蒙古: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额度提高到300万元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4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新华网
内蒙古: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5万元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3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