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磴口县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16.03.2016  11:07

      按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标准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78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4%,截止目前,办理残疾证6389人,办证率达83.5%。其中肢体残疾3971人,占62.2%;听力残疾544人,占8.5%;视力残疾750人,占11.7%;智力残疾296人,占4.6%;精神残疾281人,占4.4%;言语残疾48人,占0.7%;多重残疾498人,占7.8%。贫困残疾人2685人,其中农村1622人,城镇1063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121人。

一、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所在

(一)加强基层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管理格局调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这个格局中,我们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残疾人队伍的建设,正是这个格局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残疾人专职委员,他们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和要求,协助政府直接为残疾人服务,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同时也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搭建了平台,充分发挥了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进社会团结和增强社会活力。

(二)加强基层残疾人基层组织的社会需求。基层残疾人组织是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基石。只有把基层残疾人组织全部建立健全了,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落实到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益,切实解决残疾人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努力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我县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网络。近年来,磴口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原则,紧密围绕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努力完善贫困地区残疾人工作模式,推进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较快发展。截止目前,苏木镇残联理事长全部由党政副职兼任,村(嘎查)、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全部由各村、社区的书记担任,每个村(社区)都有残疾人专职委员,健全了县、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

(二)抓点带面,推动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为了确保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的全面开展,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组织建设的力度。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截至目前,全县苏木镇基层组织,基本做到了组织、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服务载体的“六有”规范化建设。

(三)突出重点,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抓学习培训和队伍建设。近年来,为了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了业务培训,并与专职委员签订了聘用合同,使他们掌握了残疾人工作方法,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现在,各苏木镇残联、村嘎查(社区)残协为残疾人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职责明确,残疾人基础数据准确,随时掌握残疾人各类需求,档案资料规范,统计工作及时到位,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措施具体翔实,服务项目明确,有符合当地实际并能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的服务设施。村嘎查(社区)能够依托本级活动阵地,设立残疾人之家,为本村嘎查(社区)残疾人做好服务。各苏木镇均按要求按时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一季一汇报。

每年选聘的专职委员上岗以来,开展了全县各类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本村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分别报苏木镇残联和县残联,圆满地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任务,建立起了苏木、嘎查村社区两级残疾人基础工作档案,并在五个苏木镇建立了残疾人电子信息库。在平时数据上报、信息反馈等方面都能做到及时准确,深入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农村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为县残联有效服务残疾人畅通了渠道,充分体现了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网络优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年底经考核,专职委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县残联为他们发放了工作补贴。

残工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协调残工委成员及涉及扶残助残的单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在残疾人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我们把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便捷服务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印制了残联“便民卡”,残联通过下访深入到残疾人家中发放、残疾人办证发放等方法把“便民卡”及时发放到了残疾人手中。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直接和残联有关人员联系解决,更为行动不便而又想到残联办事的残疾人提供了方便,正如残疾人所说:“‘便民卡’架起了残疾人和领导的‘连心桥’”。截止到目前,通过“便民卡”每年接待残疾人以电话、手机的形式咨询2000多人次,领导接待就达1000多人。同时,我们在全县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深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的  “三大优势”。

(1)发挥政策优势。我们不折不扣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区、市、县有关精神,紧紧抓住残疾人工作日益完善的政策优势,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按照上级要求,解决好人员问题,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发挥基础优势。目前,我县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初具规模,残疾人事业呈现出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3)发挥职能优势。我们始终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引导发挥社会各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在起点低、基础差、财政紧的情况下推动了我县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三是提高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两种能力”。(1)提高了善于工作的能力。我县残疾人工作者做到了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坚决执行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自身修养,以对残疾人的爱心、真心和实心,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提高了勇于创新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创新意识、坚定的创新精神、高超的创新能力的意识得以进一步提高,使残疾人事业服务突破发展,阔步向前。

四是抓评比考核。为了确保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县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制度,评定等次,奖优罚劣,调动了基层残联干部的积极性。每年初都确定工作任务指标。年底,对各项残疾人工作进行评比考核。对落实残疾人工作较好、评定等次靠前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每年的评比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残联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续支撑。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处于残疾人工作的最底层,但仍存在经费、补助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残疾人工作者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苏木镇残联到嘎查村社区级残协,残疾人工作者大都属于兼职,其政策理论水平、综合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较低,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的需要。

(三)为残疾人服务意识参差不齐。在一些农村,残疾人工作者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淡薄。

            四、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一个稳定的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财政拨预一定的经费,配置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一定工作场所。 
        (二)选聘部分有能力的残疾人做残疾人专职委员,为基层残疾人组织增加活力,同时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例》、《促进就业法》等有关政策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举措。残疾人做专职委员可以利用其“与残疾人心理沟通障碍小,思想交流共鸣多”的自身优势,更容易与辖区内残疾人的交朋友,更方便开展思想工作,同时也是解决好残疾人就业、康复、参与社会活动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生活待遇。
        (四)强化对专职委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素质与工作能力,促进基层残疾人工作水平的提高。使残疾人专职委员要成为残疾人事业宣传员、信访调解员、康复协调员、自强自立示范员、社区助残服务管理员。 

        残疾人生活在基层、就业在基层、需求也在基层。基层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是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坚实基础,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让基层组织和残疾人心与心相印,情与情交融,让残疾人切实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磴口县残联 乌兰花 王忠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