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构建“种养加销”产业链 探索现代农牧业发展

18.08.2016  01:34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7日电(记者张云龙 李云平 刘磊)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人均草牧场和耕地多,水资源较为充足,发展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长期以来,局限于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固守种植业玉米“一粮独大”、畜牧业“一羊独大”的单一结构,当地农牧业产业就像长不大的“老头树”。近年来,当地探索农牧业转型发展途径:整合农牧业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种养加销”产业链,促进农产品质量向中高端提升,农牧业呈现出“朝阳产业”的发展态势。

   产业思维创新种植模式

  鄂托克前旗共有50多万亩耕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到44%。去年以来,随着玉米收储和市场价格下跌,每亩玉米顶多能卖到一千多元。旗农牧业局长奇阿日并说,多年来玉米就是农民眼中的“铁杆庄稼”,没想到也有不保险的时候。不少农民感到无奈,真不知道该种什么好。

  然而,另一些“庄户人”却仍在加大投入。在上海庙镇八一村,上万亩的沙地、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近处是高垄的土豆,远处是西瓜套种着辣椒、冬瓜套种着白葱,一派生机盎然。

  种地的是来自安徽的女老板司瑜和她的美农公司。“这里的土地和水质好,没有污染,正是发展农业的宝地。”她说,几年前,她沿着黄河河套一路考察,最终选中了鄂托克前旗。

  短期试种后,美农公司开始扩大规模。“必须走规模发展的路子,才能充分发挥这里的优势。”司瑜说。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1万亩土地。

  土地成了规模,就可以施展一系列大动作:自动滴灌喷灌,机械化播种、施肥、收获,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等等。目前,美农公司仅土豆的亩产量就能达到1万斤以上,商品土豆可达80%,预计每亩盈利2000元左右。

  美农公司还联合8家专业化的销售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蔬菜类投放西北市场,水果销往南方,农产品销售达14个省区。司瑜说,从种到销实行一体化经营,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又增加了土地的收益。

  “农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遇到了问题,不能仅从种植的角度着想,而要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创新模式,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使之真正成为富民的有力保证。”鄂托前旗委书记张占霖说。

  为此,鄂托克前旗提出“六化”联动,逐步构建从农牧户到农畜产品销售终端的农牧业全产业链,推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组织化提效、品牌化增收、市场化营销和标准化服务,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提高规模化水平,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民增收。

  在这种思维指引下,耕地集中、过去只注重大田种植的城川镇,发挥毗邻银川和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的区位优势,开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推广示范园区内,成排的拱棚里面种植着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园区负责人杨志文说:“以香瓜为例,一个拱棚的收入已超三四万元。种植模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收益。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