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在哪里?“优”在何处?“进”在何方?——我区部分专家学者解读上半年经济形势

21.07.2016  11:36
      今年以来,面对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严峻考验,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的工作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为了提振信心,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针对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中呈现出的“稳、优、进”等特征,邀请我区专家学者予以解读。

  张永军(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五个举措托出“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区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那么这个“”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自治区强力推进实施的5大举措。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三去一补一降”谋划和推进产业升级。2016年以来,我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分类处置不同类型的钢铁产能;全面实施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保障机制,按照市场租金价格的一定比例,实行货币化补助政策;将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负债。着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创新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带动企业效益转降为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结束了38个月的连续负增长。

  ——注重发挥投资的主体支撑作用。上半年,在现代煤化工、铝后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特色优势领域,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社会事业、老少边贫地区建设等“短板”领域,谋划和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区进入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项目382个,涉及16个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总投资3136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列全国第7位和第8位。

  ——注重打好“组合拳”,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服务业引导资金、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金融支持,更好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保障能力。2016年2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财税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流动性的意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三牧”融资难题。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61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7.48万亿元,同比多增8949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6.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贷款继续向小微企业、涉农等弱势领域倾斜。小微企业贷款(含票据融资)余额3732.30亿元,同比增长28.9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7184.98亿元,同比增长16.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个百分点。

  ——更加注重产业“亮点”挖掘,顺应科技、信息、能源等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将存量优化和增量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特色产业链培育、“互联网+”和大数据培育等工程,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扎实推进简政放权。今年以来,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全部公布权责清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随着全区深入开展的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行动,继续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松绑”,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企业活力。

  沙咏梅(内蒙古党校经济学副教授):

   三大结构读懂“

  依托资源优势,依靠投资拉动和市场需求,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和有色金属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内蒙古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从我区2016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我区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逐渐协调,初步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逐步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适应能源需求结构变化和国家环保战略调整趋势,我区工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改变依靠能源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状况。今年上半年,能源工业增长6.4%,能源、化工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9%,下降1.6个百分点。而高新技术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0%和11.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子计算机通信业、稀土业增速分别达到116.5%、19.5%。二是服务业增长加快。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从去年同期的1.9个百分点缩小到0.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3.4%,互联网普及率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未来,我区还要把旅游、文化、物流、健康、信息等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做大做强,努力补齐服务业短板,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农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左右。种植结构加快调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932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由去年的58.2%下降为50%;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截止6月底牲畜存栏总头数1.43亿头只,增长3%,肉类总产量126.2万吨,增长3.3%。下一步,要继续发挥我区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和有机农畜产品,扩大绿色农畜产品规模,加大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努力打造绿色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

  从需求结构来看,内蒙古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我区传统产业大多属于产能过剩领域,但在交通运输体系、能源外送通道等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增长27.6%,占总投资比重49%,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4.8%、58%、89.8%。传统工业投资下降,煤炭、化工、钢铁、有色投资分别下降8%、45%、54.7%、33.9%,占总投资比重7.9%,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下一步,还要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着力培育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教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从要素结构来看,当前,创新成为驱动我区经济发展新引擎,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出从资源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趋势。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付东梅(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五大亮点诠释“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坚持供需两侧持续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我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提供了政策利好。同时,面对经济运行压力,自治区主动调整政策取向,不断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地显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以补短板、优结构挖掘投资潜能,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精准发力促改革,着力化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扎实办好惠民实事,促进民生改善取得实效。随着稳增长、促改革、扩投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发力,今年上半年,我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包容性渐趋增强,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这个“”,突出表现为5大亮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地,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发展稳定性渐趋增强,发展后劲聚力蓄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去无效落后产能有序有力,原煤、焦炭、粗钢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产量持续下降,市场供需平衡渐趋改善;挖掘潜在住房需求与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并举,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快速回升,带动房地产库存面积较2015年底下降6.6%。

  二是经济发展活力加快释放——随着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我区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增强。着力从化解融资困境、加大减税清费力度等方面为企业减压松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负担大幅降低,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润率同比降低0.98个百分点,累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约100亿元。

  三是经济发展稳定性逐步增强——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点,加快化解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领域风险,上半年,打包处置不良资产52.2亿元,不良资产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四是经济发展基础渐趋夯实——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快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拓展项目资金融资渠道,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增强投资动力源、增长点和接续力。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8%,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4.1%。

  五是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稳增长的同时,强化社会政策“托底”,更加注重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守住经济发展民生底线。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实现稳步增收,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低保、农村牧区低保、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等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倍增,城镇新增就业15.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增长7.5%;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棚户区改造等各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中央、自治区本级共投入扶贫资金17.2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96.2亿元,“十个全覆盖”工程已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嘎查,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率62%,货币化安置率75.3%,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103.7%。(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王连英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