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长驻“包头蓝”

08.10.2015  11:31

  ●今年以来,包头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2项,总投资约41亿元。

  ●截止到9月28日,包头达标天数为20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50天。

  9月12日大清早,一辆北重“绿娃娃”车悄无声息地驶进青山区民主路三号街坊,半个小时后,整个小区的四五十个垃圾桶被倾倒一空。小区居民围着司机孙林森好奇地问:“这车真新鲜,不仅没噪音,连排气筒咋都不冒烟?”

  “它可是西部地区第一台纯电动压缩垃圾车,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里,咱包头又走到了前头,没有尾气污染,咱包头的天咋能不蓝呢?”孙林森自豪的回答,引发了人们对“包头蓝”的共鸣与点赞。

  包头老百姓的感觉和统计数据是一致的。截止到9月28日,包头达标天数为200天,较去年同期整整增加了50天。人们不禁要问,这50天何以得来,它又意味着什么?

  治污,等不起

  想让“包头蓝”长驻穹顶之下,谈何容易?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六大支柱产业全部为重工业,能源消费主要靠煤,工业围城外加城内52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包头想要一边求经济发展,一边求天蓝云白,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面对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强烈期待,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说:“包头已经污染不起,包头的污染治理也等不起,必须下决心、下大气力进行治理,还城市蓝天白云,还群众绿水青山。”

  从去年起,包头进入“史上最严治污季”,出台了以“治气、减煤、降尘、控车、严管”10字方针为核心的《包头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2014年,包头市区两级财政用于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专项资金达到3亿多元,为历年之最。包头市还迈入了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行列,成功地争取到12亿元补助资金。

  在全区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中,包头市位列第一,是全区12个盟市中唯一被评为“优”的盟市。

  减煤,绕不开

  煤炭,曾是推动包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能量,如今却带来了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减煤,已成为“包头蓝”保卫战中,一个绕不开的关键环节。

  在全封闭改造完工的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0万吨储煤场,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任博文告诉记者,过去的储煤场采用的是防风抑尘墙,效果不佳,去年公司投资4774万元,实施了钢结构球形网架改造,实现了煤场全封闭管理。

  去年至今,全市减少燃煤消耗近50万吨,“减煤”治污的举措更是全面开花。日前,包头已完成1.2万辆“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城市建成区2523家餐饮单位燃煤炉灶已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

  今年,包头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2项,总投资约41亿元。

  鹰眼,逃不过

  面对环境违法行为,包头只有一种态度——“零容忍”。而在严苛的面孔下,包头环保还有智慧的大脑。

  走进包头市环境监控调度指挥中心,一张无形的“监测网”笼罩包头。环境监控调度指挥平台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高空视频监控、环境质量监测、机动车排气监测监管、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GPS调度指挥六大系统于一体,实现了对城区环境监管的全方位覆盖。

  市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总工程师孙阳告诉记者,“如果把指挥中心比作全市环境的眼睛、耳朵和大脑,覆盖市四区和高新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就是手和脚。全市共划分为6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至3名执法人员和1辆执法车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平台发现环境问题后,通过调度指挥系统,呼叫网格内的执法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这种扁平化监管体系,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的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真正做到环境监管无盲区。”

  今年2月,环境及污染源高空视频监控系统发现,110国道南侧的一处院落,一股黑色烟尘直排入大气。市环境监察支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目前,像这样的高空视频监控设备,全市已安装了29套,它们如同一只只环保“鹰眼”,是包头“智慧环保”最前线的眼睛,让污染行为无处遁形,更让穹顶之下的“包头蓝”,成为包头市生态环境的新常态。记者洪彬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