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文平发现嘎仙洞《石刻祝文》

24.05.2016  10:13

米文平(右一)向学者介绍嘎仙洞《石刻祝文》。

1978年裴文中(左三)考察扎赉诺尔遗址。

嘎仙洞《石刻祝文》拓片。

崔越领与米文平(中)夫妇。

   从记者到考古学者

  米文平192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5年因战乱只身逃到扎兰屯,1948年在扎兰屯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育,后在扎兰屯师范教历史和汉语,期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专科函授班学习,1959年毕业后,到呼伦贝尔盟文教局从事函授师范教育,后到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做广播教学,又到呼伦贝尔日报副刊做编辑、记者工作。他爱好文化考察,多次深入到呼伦贝尔草原考察游牧文化,到大兴安岭考察游猎民族文化,并陪同考古学者到多个古遗址进行考察,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

  呼伦贝尔大地历史遗迹富集,吸引了裴文中、翦伯赞、宿白等考古、历史学家来此进行田野调查,学者们建议呼伦贝尔应该有个“文物考古”机构。米文平当时是记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又钻研好学,熟悉考古工作。于是,1977年呼伦贝尔成立文物站时,他成了文物站负责人的不二人选,即调到文物站当了首任站长,是当时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从此,米文平走上了对鲜卑文化深入研究的艰辛之路。

   发现嘎仙洞《石刻祝文

  发现嘎仙洞《石刻祝文》,既是机缘,更是米文平对考古事业孜孜以求之必然。

  1979年初,米文平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考古学会。会上,提出“鲜卑发祥地当在嫩江流域的推想”的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游寿与米文平详谈有关鲜卑发祥地之事,问米文平有没有大的“石室”?游寿怕自己的福建方言口音被误读,特意将“石室”写在米文平的记事本上。按《魏书》载:“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世祖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米文平认为自古乃至当代,不可能构建如此巨大规模的“石头房子”,分析是山洞。但已知大兴安岭几处山洞的规模都不相符。一天,办公室人讲到鄂伦春自治旗出差时去嘎仙洞参观的情况时,米文平随口说:“那里边还有文字?”从此,米文平踏上了到嘎仙洞寻找鲜卑史记的漫漫之路。他历尽艰辛,四探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下午4点,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拜祖《石刻祝文》,与《魏书》记载甚相符合,但《魏书》字句有所删改,而石刻才是历史当时的原始档案,对《魏书》起到证实与补史的作用。8月10日新华社发电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并以8种外语文稿向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嘎仙洞《石刻祝文》被列为新中国考古学重大发现之一,1988年1月13日嘎仙洞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茫茫兴安岭大山深处的嘎仙洞《石刻祝文》,发现时已匿藏1537年之久,除有极个别字不解其意外,还有两个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识。《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皇家祭祖有着严格的礼仪和祝文轨制,况且拜祖文明习俗已废止多年,对《石刻祝文》的文体语言知者甚少。为了对历史负责,米文平一心要将《石刻祝文》的原文字弄明白。经他多方努力,先后请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家张政烺,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启功,契丹民族史、契丹文字专家刘凤翥等学者,释义了疑惑语言,按照古仪轨范文将模糊的字迹填补上,《石刻祝文》原貌和原意得以呈现世人。

   钟情鲜卑史研究

  从1979年2月与游寿先生因缘起始,米文平开始了查阅史籍与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田野调查的互证考据之路,他遍览群书撰写了《拓跋鲜卑先祖石室考》《大兴安岭北部发现鲜卑石室遗址》《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考释》《鲜卑源流及其族名初探》《拓跋鲜卑的两次南迁考实》《嘎仙洞与鲜卑学发展十年概述》《拓跋鲜卑文化发展模式》《大鲜卑山研究》等论文、报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鲜卑学研究以五个里程碑为标志,即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为代表的第一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为代表的第二里程碑、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后期宿白《鲜卑遗迹辑录》为标志的第三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米文平发现的嘎仙洞《石刻祝文》为标志起始的系列典籍实证互补研究的第四里程碑、21世纪初以崔越领发现嘎仙洞石窟寺遗址及周边大量远古先民生存痕迹、岩画和系列研究成果为代表的第五里程碑。

  古稀之年的米文平夫妇被二女儿接到美国颐养天年,但他仍笔耕不辍,撰写整理了1900多万字的《鲜卑史研究》付梓出版,为他的鲜卑学研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耄耋之年,米文平放弃在美国舒适的养老生活,毅然回国,唯一的目的是嘎仙洞。笔者于2009年8月26日拜望米文平先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和提出的“推出‘大鲜卑山文化’理念的建议”稿子,米老对好多图片都无表情,当看到嘎仙洞图片时,突然站起来呼喊:“嘎仙洞,给我取钱,去看!”米老的夫人张淑清说:“老米回国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行动不便,对许多事情已经失认,就是惦记嘎仙洞,要不因为病早就去了。整个晚年,就是为了嘎仙洞这一件事,写作,想念。”(崔越领)

   米文平小传

  米文平(1927年1月—2016年2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学学历,著名的鲜卑学研究专家,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石刻祝文》的发现者。

  1945年因战乱逃到扎兰屯,1948年在扎兰屯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育,后又分别在扎兰屯师范教历史和汉语,在呼伦贝尔盟文教局从事函授师范教育,在呼伦贝尔广播电台做广播教学,在呼伦贝尔日报副刊做编辑、记者。1977年呼伦贝尔成立文物站时任站长。

  撰写了《拓跋鲜卑先祖石室考》《大兴安岭北部发现鲜卑石室遗址》《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考释》《鲜卑源流及其族名初探》《拓跋鲜卑的两次南迁考实》《嘎仙洞与鲜卑学发展十年概述》《拓跋鲜卑文化发展述要》《拓跋鲜卑文化发展模式》《鲜卑石室所关诸地理问题》《再论鲜卑石室相关地理问题》《大鲜卑山研究》《辽代边防城考》等论文、报告。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撰写整理了1900多万字的《鲜卑史研究》,为学界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他是著名的鲜卑学研究专家,发现了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石刻祝文》,此发现被列为新中国考古学重大发现之一,新华社以8种外语文稿向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4日) 13版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