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精准扶贫到户到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3.01.2016  18:30

  阿拉善盟委(扩大)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日前召开的全盟重点工作部署会议提出,确保到2017年全盟基本消除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逐步退出,国家标准线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消除。盟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毕克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这一目标,核心是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扶持谁”就是要精准识别,真正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弄明白,做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按照“农牧户申请、收入排序、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工作程序,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将扶贫对象识别权交给村民代表会议。目前,全盟精准识别出国贫线下贫困人口7000人、贫困嘎查村39个,并全部录入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

  “谁来扶”就是要健全盟里负总责、旗区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怎么扶”就是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发展生产和扶持就业脱贫一批,对生存条件恶劣的通过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活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子女上学的通过抓好教育脱贫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因病致贫的及时提供医疗救助,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通过发展生产和扶持就业脱贫一批。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和“央贷扶”工程,重点支持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贫困嘎查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沙产业、林果业和旅游业“五大产业”,让贫困人口参与受益。

  深化农牧区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建立政策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与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让更多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存环境脆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人口,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以移民安置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把移民相对集中的嘎查村打造成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亮点。努力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有特色、交通设施便利、居住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的移民新村,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继续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对居住在生存环境脆弱地区不愿搬迁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发展补偿机制,对守土戍边的贫困人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并享受生态补偿政策。在生态脆弱地区,利用地区光照资源优势实施光伏、风电扶贫项目,实现经济收入补偿贫困人口收益。

  通过抓好教育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完善办学条件,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工程,对初高中在读和大中专院校贫困家庭的学生、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确保其完成学业。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农牧区“五保”、特困老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的特困群体,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倾斜,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

  “如何退”就是建立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逐户销号、动态管理,做到政策到户、脱贫到人、有进有出,防止“被脱贫”。通过因户施策,量身定做脱贫计划,实现“一户一法”精准化靶向扶贫,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王瑞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