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喀旗路径”

31.12.2015  19:12

  这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仅有耕地65万亩,35.6万人口中有30万是农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旗。

  真金白银扶助群众脱贫、真心实意练就共富真经是对这里扶贫成就的真实写照。

  这里就是喀喇沁。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这里是如何探索扶贫开发工作的?在扶贫进程中,扶谁的贫、谁去扶贫、用什么去扶贫、如何去扶贫?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选择“参照物过河”?如何让农民主动跟着政府干?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这里,一路进村镇、看新居,问产业、探发展,感受了旧貌换新颜的惊喜蜕变,见证了精准扶贫“喀旗路径”的探索之路。

   精准识别——解决“扶谁的贫”的问题,对73个贫困村、1.27万户、4.24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一个“穷”字足以把山区的一切美好拒之门外,但穷有穷法、扶无定规。在喀旗大地扶贫开发的浩然画卷中,总体框架虽已跃然纸上,然而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农户只有依靠每一家扶贫单位、每一名扶贫干部的智慧与心血,方能绘出万紫千红的风景。

  为此,喀旗利用近半年时间,按照上级部署,对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标准2736元、自治区标准28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进行了核实确认,共识别贫困村73个、贫困户1.27万户、贫困人口4.24万人,从而为下一步具体实施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划定贫困标准后,如何准确识别扶贫对象成为决定精准扶贫成败的首要因素。喀旗帮扶干部和村干部采取地毯式排查手段进村入户,实行村内公示、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分类录入,纳入全国扶贫开发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动态综合管理。

  在王爷府镇下瓦房村村委会,喀旗交通局驻村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于冬芬向记者展示了下瓦房村贫困户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贫困户帮扶前的家庭情况、帮扶的总体规划、年度帮扶计划以及帮扶的成效,每一次更新记录都有贫困户的签名确认。

   精准到人——解决“谁去扶贫”的问题,全旗选派73个驻村工作队、215名驻村干部进村驻点

  喀旗采取精准干部驻村帮扶措施,建立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制度,73个驻村工作队、215名驻村干部全部到村开展工作,实现了73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联系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喀旗每一个被列入扶贫帮扶工作的村均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写着对口帮扶单位干部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户主姓名。密密麻麻的结对帮扶名单之下,是帮扶单位和干部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贫困村,从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到生态环境再到饮水安全,民生所及每个方面的“阴晴雨雪”,对于帮扶单位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对于贫困户,从吃穿住行到增收产业,生产生活每个环节的“饥寒冷暖”,帮扶责任人都必须挂在心上。

  此外,该旗采取因地制宜、因村因户的扶贫政策,深入细化各项帮扶措施,明确帮扶内容、时间、人员,并做到持之以恒抓发展,力争脱贫一村是一村、脱贫一户是一户。

   精准项目安排——解决“用什么扶贫”的问题,筹集金融资金4.9亿元为扶贫提供支撑

  家住小牛群镇陈家店村二组的贫困户郝喜成是金融贷款的受益者。郝喜成患病多年,没有其他技能,养殖是他家脱贫致富的出路。当扶贫办在村里开展扶贫养殖项目建设时,他早早进行了申请,通过金融贷款发展肉羊养殖走出了贫困的阴影。郝喜成说:“多亏了扶贫贷款帮了我的忙,我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喀旗把金融富民工程同“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彩票公益金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积极与农行、邮储银行合作,把扶贫资金抵押到银行作为风险补偿金,放大资金规模,实施“杠杆式”扶贫,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截至目前,金融扶贫贷款和“杠杆式”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近5亿元,贷款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7个村,授信额度超过千万的两个村,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问题。

  不仅如此,喀旗的扶贫日历上还增添了一个新内容,利用10月17日“扶贫日”和“爱心包裹”捐助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爱心捐款。今年,社会各界共帮扶资金物资折款865万元。

  在喀旗社会扶贫这棵参天大树上,如果说政府的发动与号召是深根,那么扶贫社会组织便是枝干,正是由于打通了政策资源、社会力量、扶贫对象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摇曳枝头的片片绿叶才成就了喀旗扶贫开发事业的繁盛之貌。

  精准施策——解决“如何扶贫”的问题,采取高效种植业、高效畜牧业、高效林果业等扶贫模式

  站在西桥镇高营子村的山头,漫山的果树映入眼帘。西桥镇镇干部说,这林果基地可是让全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赖种植玉米、谷子及杂粮等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维持生计。今年,高营子村村民不再为山区的偏远和环境的恶劣发愁了,旗扶贫办经过实地调研,根据当地产业情况及农民实际需求,凝练出一整套“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在该村推广。扶贫办根据高营子村地域特点,依托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林果产业,逐步规划形成了以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千亩生态观光园,仅此一项将为当地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让当地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一条“掘金路”。

  在喀旗这张扶贫的蓝图上,一张张产业帮扶图则成为“一村一策”扶贫的生动注脚:喇嘛地村有着种植西红柿的传统,适合发展冷棚硬果番茄;美林村风景秀美,毗邻河北,适合搞农家乐;高营子村山地多,可以引导群众种植林果;八里庄村养殖基础好,适合发展畜牧业……

  根据不同乡镇、村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喀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强力打造高效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贫困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幸福是什么?不是看富人的碗里有多少肉,而是要看穷人的碗里有没有肉。“精准扶贫”绘就的壮美长卷正在喀旗乡村铺展开来,创新的“喀旗路径”也从赤峰西南一隅向9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延伸舒展……(记者 李震宇 孙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