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开幕式后的鄂尔多斯名片
8月9日16时30分,众人期盼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揭开了神秘面纱,所有的悬念、所有的感动都在这一刻凝聚,鄂尔多斯成了备受瞩目的焦点。激情澎湃、大气磅礴的开幕式盛典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恐怕人们很难想象两个小时的开幕式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这是无数“鄂尔多斯名片”创造的大美佳话。
古稀老人唱响鄂尔多斯民歌
热爱演唱事业的古稀老人敖特更
今年75岁的敖特更是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的一位普通牧民,由于天生一副好嗓音,再加上自己喜欢唱歌,所以一直以来就被当地农牧民称为是“草原上的百灵鸟”。今年旗里选拔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前的热场表演演员,敖特更第一时间给自己报了名。刚一开始,儿女们还在犹豫,认为母亲年岁已大,不能劳累。但当孩子们看着母亲每天激情澎湃地参与排练,也就不再劝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老人终于圆梦了。
这是敖特更第一次登上如此高规格、高水准的舞台,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倾情演唱。她说,能够参加这样的演出非常高兴,就是想借这一舞台将鄂尔多斯古老的民歌展示给大家。
紧握钢丝的手磨起了老茧
本届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现场,精彩瞬间连连不断,其中由8名身着“阿吉内”服饰的威亚演员就是其中之一。开幕式结束后,记者专门走近与台前这8名演员相配合完成精彩演出的一位幕后威亚工作人员。
威亚俗称吊钢丝,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被众多观众公认的一大表演亮点。在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和民族健身操表演环节都有生动精彩的表现。场上8名演员需要与幕后140余名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身为志愿者的赵磊是幕后140余名工作人员中的一名。据赵磊介绍,他和其他志愿者是从7月份学校放假后过来加入该项目服务的,起初自己除了感觉新鲜、好奇外,对威亚几乎一无所知,也是因为这样,他和同伴们在训练中吃了不少苦,最初由于经验不足,他们都是将沙袋绑在钢丝上拉伸练习,这期间钢丝都拉断了好几根。由刚开始的累到腰酸背痛没效果,到综合彩排演练时的游刃有余,再到开幕式当天与音乐、演员的完美配合,一路走来,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成就感爆棚!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赵磊的皮肤黝黑,双手也已经磨起了老茧,如果不是他自己说,还真看不出他是个大学生。他告诉记者,同伴中很多人手上打起了血泡,但大家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同时,赵磊也坦言,现在圆满完成了开幕式任务,没了工作压力,却反而特别留恋这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千人一条心练出《万马奔腾》
千人马头琴齐奏
在开幕式现场,一支由1000人组成的马头琴表演队伍因震撼的演出获得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那么,千人马头琴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是团结,是千人一条心练就千人马头琴的精彩演出。”千人马头琴机关组领队格根塔娜激动地说。“4个月来,我们都在不停地练习。有人中暑、流鼻血,甚至晕过去,但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今年4月,乌审旗的老百姓听说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现场将安排乌审旗的千人马头琴表演后兴奋异常,纷纷跃跃欲试。众多男女老少立即通过各种途径跟地方负责人报名参加表演,1000人的马头琴表演队伍就这样迅速顺利地组成了。
乌审旗马头琴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的美誉,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千人马头琴表演队伍组成后,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过的乌审旗马头琴乐团的56名团员,负责1000人的曲目、指法、动作、表情训练。从4月份开始,这1000人被分成若干小分队进行训练,期间数次召集至学校操场进行集体彩排。
“《万马奔腾》是马头琴名曲,难度非常大。加之我们放弃了坐拉方式,站着拉不说,还增加了很多表演动作,所以是难上加难。”《千人马头琴》节目编导胡雅格说。
斯仁是一名替补演员。这样的演员共有30名,排练或演出当天如果有人无法上场,由他们来补齐。虽然上不了场终归遗憾,但斯仁表示会为自己和队伍感到骄傲。
“千人马头琴队伍形成‘满天星’队形,表示各行各业的草原儿女,最后合圆有团结之意,象征草原儿女拼搏进取,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萨仁达来说。(郭彩梅韩霞)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