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艺术团”唱响红色经典

02.09.2015  21:46

  “红歌艺术团”为纪念抗战胜利连奏经典红歌。

  

  没有明星大腕,没有豪华舞台,他们自费购买乐器,为百姓义务演奏红色经典歌曲。他们本着对艺术的执着,没有任何私欲,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让更多的市民听红歌、唱红歌。“我来伴奏你演唱。”这支由30余人自发组织的“红歌艺术团”每晚在人民公园一出场,便会吸引1000余名观众“粉丝”助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红歌艺术团”连续数日演奏抗战歌曲缅怀革命先烈。

  红歌嘹亮聚民心

  《松花江上》《地道战》《游击队之歌》《南泥湾》……8月30日晚7时许,一场盛大的“红歌演唱会”在人民公园北门再次上演,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演奏,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在演唱现场,“团长”李景春忙前忙后,调音响、翻歌谱,手持话筒,精神抖擞地站在台上主持演唱会:“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传唱抗战歌曲,就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警示后人不忘却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珍惜和平,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一气势恢宏的开场也将现场观众的热情彻底点燃。

  现场边欣赏红歌边跟随唱起来的观众李先生说:“诗言志,歌传情。每当唱红歌的时候,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实话说,以前我是一个‘老麻将’,自从参与演唱红歌后,戒掉了麻将瘾,天天唱歌,不但精神好,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听到李先生的表述,站在记者身旁的观众赵先生说:“红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懈进取和英勇奋斗,唱红歌经典,不但能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而且能唤起我们这一代人对青春年华的回忆。”据李景春介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红歌连奏从策划到筹备已有一个多月时间,每晚连奏11首,直到9月3日结束。

  从一人独奏到“红歌艺术团”

  今年退休的李景春原是铁路职工,吹笛子是他的业余爱好,儿子也遗传了父亲的艺术细胞,也特别喜爱竹笛。2000年时,李景春每晚都要去人民公园吹笛子,后来儿子也随父亲组成“父子乐队”在公园吹笛子,父子俩共同演奏的悠扬笛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乐器爱好者及听众。

  这时,李景春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织一个民间业余红歌乐队,为喜爱红歌的群众搭建一个演唱交流的平台。这样,由10余人自发组成的乐队每晚在人民公园园中湖边演奏,都自掏腰包凑钱购买乐队器材。随着乐队的不断壮大,围观的市民也增多了,场地显然不够大了。2007年,在所辖明仁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人民公园负责人无偿为他们提供了公园北门相对宽敞的场所,并命名“明仁街道办事处红歌艺术团”,在大家一致推荐下,李景春任“团长”。从此,“红歌艺术团”便成了人民公园独特的风景,每晚前来演唱的观众络绎不绝。

  自发组成的乐队人员来自不同岗位,有退伍军人、老师、工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二胡的张静元、张静国、张静慧哥仨,他们跟随李景春演奏已有10个年头,“我们平时是搭档,私下是好友,通过共同的爱好收获着快乐和健康。”李景春告诉记者。

  乐队深得民心观众自掏腰包献爱心

  “红歌艺术团”的无私表演让很多观众和社会热心人士感动,艺术团成立最初,看到乐队音响设备简陋,市民王女士出资3000余元买来了音响,有了新音响,大家唱得更起劲了。到了后来,随着乐队人员的增加,音响功力已远远不够了,这时又有人拿出上万元帮忙买了大音响,还有人捐钱给艺术团买椅子和电池等消耗物品。因为没有更衣室,艺术团女成员在表演时想要换服装特别不方便,需要大家围在一起互相帮忙遮挡后才能更换。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姓毕的观众得知情况后,直接拿出5000元购买了两个蒙古包用来乐队更换衣服和存放设备。几年来,不知姓名的热心观众献出的一份份爱心感动着“红歌艺术团”。

  李景春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让我们感动的事儿太多了,有一次演出时赶上下雨,现场观众怕淋湿音响,宁可自己挨浇也要撑起雨伞遮挡乐器和音响,观众的热情和爱心就是最大的动力,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喜爱红歌的老百姓搭建免费舞台。”据了解,“红歌艺术团”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到人民公园演出,直到10月中旬天气转冷结束。演出期间,每晚到人民公园观看演出的观众最多的时候达千余人,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不少外地游人和外国观众。“有时候外国观众也会忍不住上来唱一首,走的时候他们会说,‘你们通辽市的文化生活搞的可真好,’为此我们很自豪。”李景春说。

  “红歌艺术团”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的精神文明贡献着力量。在陶冶自身的同时,通过艺术形式,用乐器和歌声广泛地开展红色宣传,教育了年轻一代人。在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他们再次用手中的乐器表达中华儿女心中的情怀。(记者沈慧莲)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