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土行媒体团走访抗战遗迹

10.08.2015  11:22

  文/记者刘 畅摄影/记者王 磊

  从塞外明珠呼和浩特到草原广阔的呼伦贝尔,8月3~8日6天时间里,来自北京的由37家网络媒体代表组成的“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媒体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走访了内蒙古多处抗战历史遗迹,用脚步丈量了内蒙古的壮丽雄浑,用心灵感受了内蒙古在抗日战争乃至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重大战略地位和重要历史功绩。

  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抗战历史

  8月4日清晨,在军乐团的乐曲声中,“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媒体团来到了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对革命烈士进行了缅怀,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了鲜花。通过陈列馆的陈列展出,媒体团了解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中存放着大革命时期牺牲的著名烈士荣耀先、多松年、李裕智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刘洪雄、高凤英等先烈的骨灰。在吊唁厅前,广场两侧塑立了乌兰夫的半身铜像和多松年、李裕智、贾力更、刘洪雄、高凤英5位烈士的大理石像。

  媒体团的党员代表说:“我们此次来到内蒙古,了解了内蒙古为抗战做出的伟大贡献,我们将不忘历史,努力学习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并用互联网络更好地宣传内蒙古。”

  重温抗战历史

  8月5日,“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媒体团来到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当日,媒体团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缅怀英雄的内蒙古革命先烈,纪念内蒙古人民不屈不挠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位于海拉尔城区北部,为国家5A级战争主题公园,总面积110公顷,是在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上建立的,是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一体的军事主题红色旅游景区。园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面建有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共分为4个展厅9个部分)、主题广场、地面战争遗迹、模拟战争场景、游客服务设施等。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媒体团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展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实物展出和高科技含量的布展手段,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英勇抗战的大无畏精神,通过挖掘东北沦陷时期中俄蒙抗日的史实,赞颂中国东北抗联、东北军爱国将士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地下部分对海拉尔要塞原貌进行了进一步展示,揭露了日本关东军妄图进攻苏联、永久霸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亚洲的战争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吹响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集结号,富饶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沦为人间地狱。海拉尔作为战略要冲和军事枢纽,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筑了大量工事,敖包山阵地、河南台阵地、伊东台阵地、松山阵地、东樱台阵地环海拉尔峙立,进可攻,退可守,被称之为“军都五芒星”。而河南台阵地,即今海拉尔要塞遗址,在今天警示着世人反对战争,永保世界和平。“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媒体团代表第一视频的CEO刘丹晖说:“今天来到海拉尔,不仅感受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还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受的磨难,更加了解了内蒙古人民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回去以后,我要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和内蒙古人民的伟大。”

  考察满洲里国门

  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献花

  国门尽显风采

  8月7日,“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媒体团来到口岸名城满洲里,一睹国门风采。在满洲里国门,媒体团成员说得最多的就是心底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大气磅礴的国门处处昭示着祖国的强盛,也正因为内蒙古人民在祖国北疆的守望,才有了边疆安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媒体团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把这道风景线通过网络媒体向世界传播。满洲里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中方一侧的乳白色建筑。国门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2008年建成。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

  红色满洲里

  向苏联红军烈士致敬

  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和开放磨砺,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我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8月7日,媒体团代表们还参观了红色旅游展厅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迹。红色旅游展厅原为满洲里中苏会谈会晤室,建于1974年,2005年6月改建为红色旅游展厅。展厅包括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真理之路、中共六大、胜利曙光、红色溯源五部分。展厅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现了一幅上个世纪初我党早期领导人为了追寻真理,英勇斗争的恢弘历史画卷。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迹则展示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满洲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的惊心动魄的篇章。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党人都是通过秘密交通线的掩护,前往苏联和回国的。据统计,在1931年至1934年5月间,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国境。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前去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从这里通过的。

  向苏联红军烈士致敬

  媒体团此次的最后一站来到苏联红军烈士陵园,对在解放满洲里的苏联红军烈士进行了缅怀,通过敬献鲜花寄托了哀思。1945年8月9日凌晨,经过激烈的战斗,苏联红军解放了满洲里,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满洲里人民政府于1945年11月在这里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公墓和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塔高17.18米,上面用俄文刻着:光荣永远属于为苏联荣誉与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

  媒体团代表表示,内蒙古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回去后将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展示繁荣开放的内蒙古,展示内蒙古的亮丽风景。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