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维国 念乡情“玩味老通辽”

10.02.2015  13:24

  原标题:续维国 念乡情“玩味老通辽”

  续维国,一个作家,携妻为一座在九州方圆并非属大都市的边陲小城,用了整整20年时间,写了100篇文章,志在纪念这座城市建城设镇100周年。偌大个中国,有闻者都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写就首篇《通辽的大饼子

  续维国的父母是当年出京城支边的抗日离休老干部。他是1953年父母到了内蒙古的太仆寺旗出生的。1954年,他又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哲里木盟通辽市(今通辽市科尔沁区)。因此,他视通辽这座城市为故乡。1982年初,续维国作为参加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的“七七级”,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被分配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屈指算来,他在通辽生活了28年。人在异乡,他与通辽有着难舍难割的情结,无时不在想着故乡。他从1990年动笔为通辽写了第一篇风俗散文《通辽的大饼子》发表在《内蒙古地方志》上开始,与妻曾米鲁用了整整20年时间为故乡通辽撰文。

   追根溯源“玩味老通辽”

  1996年,续维国夫妇出版了36篇版的《玩味老通辽》(通辽谭故),读者认为他们以生动笔墨勾勒出的一段历史、一种风情或是一个人物等等组成的历史文化意象都是那样具有浑厚中展示着亲切,遥远中又有近在咫尺感觉的浓郁“通辽气息”。续维国当时想,若能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引得人们为通辽而写作,是对振兴通辽大有益处的。于是,他又下了写下去的决心。妻子成了他第一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北京、山海关、沈阳、锦州、长春、哈尔滨以及通辽等等,风闻有人能讲明白通辽,他们都主动寻其一见。凡听说有关通辽的文献藏出某档案馆、图书馆或是有私家记载遗于世,续维国都要不辞辛苦,找来一阅,或索、或借、或抄之以通宵达旦,或阅之而记于心,也算苦心积虑了。甚至出国在越南河内的集市上,他发现过由伪“满州国”出版的日文关于通辽的书籍残篇。在蒙古国的友人家,他发现了记载曾活跃于通辽20余年的日军头目松井清助在乌兰巴托活动的有关文字。他追根溯源,倾心思考,见微知著,开始动笔一篇篇地为通辽而继续写作。

  康熙等等一大批历史人物与通辽的故事从续维国与妻的笔下栩栩如生而出,通辽自建城以来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又活灵活现地复原展现在读者面前。终于,在2002年出版了81篇版本的《玩味老通辽》。曾为原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的牛玉儒,欣然作序,并评价:“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一种和史志的白黑文字更有区别的彩色版。其中是关于通辽这一方土地的传说、故事、风情、风俗、历史、事件、语言、宗教等等,是用散文式的笔法撰写而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又感到色彩斑斓。它把很可能随着生老病死,岁月流逝,不再有人知晓的史实又再现出来。它把已经是人们司空见惯,就在人们生活中的风俗,像道教老者从炼丹炉中取丹一样提炼出来。这似乎是很寻常的事,可有谁知道这其中应具有怎样的责任感?……这大概是内蒙古地区第一部取一地域,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加以研究写成的书。”

  通辽电视台据此改编拍摄了大型历史、民俗、风情、文化系列讲座节目《老通辽的故事》,作为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几年间多次重播,后出版了DVD影碟。

   诲人及远,传世之阶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2012年乃通辽建城100周年,2014年是通辽建城设镇100周年。续维国夫妇要写足100篇文章编辑成书出版,以志纪念。终于,用了跨越世纪的20年时间,续维国携妻完成了这一“工程”,完成了蕴涵在浓浓情感之中对故乡的礼赞和讴歌。续维国曾为专业舞蹈演员,20多年前见他,眉宇间犹存一种演员特有的英气,尚带有难以让岁月逼退的舞蹈神韵。当笔者近日见到他时,发现鬓角上竟有几根白发生出……

  翻阅这部百篇本的《玩味老通辽》,续维国夫妻的文笔虽然前探及康熙年间,但基本上写的是通辽百年历史的前50年,把握了一个“老”字写尽了一个城市。这其中有多少史实的考证,真伪的鉴定,思考的积淀,残缺的织补,细节的甄别和文字的推敲是无法进行统计的。言通辽史上涉及的重要人物,这书中竟有康熙、乾隆、袁世凯、溥仪等数十个之多,至于街头巷尾的凡人俗事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皆写得神活灵动,光彩焕然。一座城市的历史在他们的笔下变得鲜活了,生动了,不怕随着岁月的伸延,人世的转换而无迹可寻了。

  古人曰:“著者,诲人及远矣,籍者,传世之阶也。”续维国夫妇的这部书给明天的通辽人,留下了可查、可考、可细品、可琢磨、可玩味的昨天……(乌日吉图)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