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乌审:大力实施“人才强旗”工程

08.09.2015  19:05

  近年来,乌审旗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旗”工程,精准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全旗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日臻完善、崇尚人才氛围日渐浓厚。

  乌审旗推行“党委统揽抓指导、政府主导抓投入、组织部门协调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强旗战略,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齐抓人才“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着眼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环节,建立“名师梯队”、文化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科技体制创新、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等创新人才政策,形成了人才乌审的强大磁场效应。

  建立人才工作保障落实机制。将全旗6个苏木镇、14个重点成员单位人才工作经费列入旗财政年度预算用于人才储备、引进、培养。实行人才工作差异化考核机制,分类制定共性和个性指标,采取年度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差异化考核、差异化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推动人才工作有效落实。

  围绕建设“四大基地”、构建“一核两翼多循环”、争当“三个典范”这一中心任务,突出“精细、清洁、绿色、循环”等转型发展关键词,发挥工业园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以图克工业项目区为轴心的东翼煤制甲醇、煤制气等新型化工和以纳林河工业园区为轴心的西翼煤、电、热一体化和氯碱化工“人才高地”。

  围绕养生农业、传统蒙医、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组建“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育提高项目创新人才团队”、“蒙医传统疗术创新人才团队”、“乌审旗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人才团队”,建立“中国马头琴文化研究中心”、“鄂尔多斯歌舞培训基地”、“华南师范大学鄂尔多斯地质地貌省级教育实践研究基地”、“葡萄种植科技专家大院”等一批人才载体。

  乌审旗重视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每年采取现场招聘、公开选拔等方式,开展“人才招商”活动。几年来,全旗引进教育、卫生等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55名、学科带头人10人、重点师范类院校和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45名。

  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开发,多模式融合,加速本土人才转型升级。按照以点带面,分梯次整体推进的培养思路,在教育系统实施“名师梯队建设工程”,累计培养认定乌审名师培养8名、学科带头人19名、骨干教师53名、梯次培养对象226名;创新“草根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选派23名“文体特派员”,组建“文化独贵龙”123支,培养市级文化示范户163户、民间文化实用人才2200多人、马头琴音乐爱好者近万人;按照“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模式,选派100名农技人才进村结对包联培养1000个科技示范户,利用农牧民田间学校,每年培训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实用人才3000多人次;依托乌审旗职业中学建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家政服务等34个常用工种培训,每年培训3000多人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内蒙古科技大学、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定向委培煤炭、机电一体化、设施农牧业等专业人才310名。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启动建设“一区两园一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公共设施、就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潮。目前,创业实践区投入运营19家,农牧科技创业园发展绿色蔬菜、水果采摘3家,自主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2家。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