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绿色化启程 人人都是绿色生活的践行者
原标题:【深度】中国绿色化启程——解读《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周围的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身边的环境。
“马上到6月份了,天气还这么冷!大家一定要挺住,还有4个月就给供暖了!”近日的朋友圈,不时看到这样的吐槽。
“假若每天在沙尘暴、雾霾中生活,即便有了钱,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很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农民杨秀娥感叹,她期待沙尘天气减少、天气优良指数提高、周围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
《意见》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启“绿色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并且包含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措施具体,任务明确,老百姓对青山常在、清水长流和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在这里有了回应。
今日,本文为您详细解读这项生态文明建设新政,探究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提到发展经济,不少人会马上出现一个破坏环境、与生态文明相对立的惯性思维。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王林和看来,发展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更注重业绩和效果,往往会忽略了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总体上,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一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专家指出,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坎,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该怎么办?《意见》给出了答案!
《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国家很早提出,但从战略层面列为国家重点,正式形成红头文件,还是第一次。”王林和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这意味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党执政的重要工作,贯穿到4个建设的全过程,协同推进5化。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至今,将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最近出台的最严厉的环保法、‘水十条’来看,我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给子孙后代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就要改变过去的好多做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将是未来新常态的常态。”
《意见》明确提出,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只是,在生产实践当中,如何才能既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富裕了人们生活,又能保护环境?对于执政者而言,是难题,也是考验。
《意见》指出,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