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绿色未来——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综述

10.08.2017  06:52

为了心中绿色的梦, 鄂尔多斯 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护绿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更以打造“美丽鄂尔多斯”为奋斗目标,将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继续砥砺前行为绿色而战,形成了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大好局面。

我市在坚持实行“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基础上,将荒漠化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谋划,科学实施,大力推进。编制了林业、农牧业、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规划,从源头上构筑起荒漠化防治的规划体系。同时大力推行“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农牧民通过承包、入股、租赁以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防沙治沙。全市涌现出了亿利、东达等防沙治沙典型企业以及殷玉珍、乌日更达赖等一批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也带动了一大批农牧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投入生态建设,形成了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我市下大力气推进林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林权保护管理体系稳步建成,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效明显。我市在全自治区率先推行禁休轮牧政策,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同时完善了以森林公安、资源林政、森警、防火、森防为主的林业执法和保护管理体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4647万元用于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市重点火险区的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监控面积2.17万平方公里,监控覆盖率达到89.1%以上。

紧跟时代的步伐, 科技 逐渐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市遍植绿色播撒希望的强大支撑。针对干旱、多风、少雨的实际,我市在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水平衡原理的前提下,提倡使用大中型植树机械,打造林业专业队伍,全面提高造林绿化科技水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先后采用了大坑整地、座水栽植、容器苗、覆膜造林、施保水剂、蘸生根粉、低压水冲造林等数种先进抗旱造林技术。

治沙植绿是持久战,只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荒漠化挑战,鄂尔多斯不断探索如何能在防治过程中大力发展林沙产业。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沙棘产业发展的意见》《渔业和林沙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补贴奖励验收方案》《鄂尔多斯市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林沙产业发展开通了“绿色通道”。大力推行“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企业对协会、协会联农户”方式,鼓励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生态建设的大好局面。我市下苦功夯实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让黄沙里长出了“黄金”。我市高效利用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资源,现已重点打造了3大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沙柳生产人造板、生物质发电为主导的林板、林电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柠条、杨柴生产优质颗粒饲料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沙棘果、叶生产酱油醋、果汁、黄酮等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着墨绿色的同时也要剔除杂色。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才能洒下一片纯净的绿。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我市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及分年度行动计划,加紧完善了生态文明考核问责机制,将节能减排、环境质量、生态建设等指标纳入各旗区党政绩效考核;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制定了试点方案及工作规划;以鄂前旗为试点,编制了我国西北地区首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现在,我市已实现了旗区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两个市域全覆盖,大力开展工业园区联合执法检查、工业脱硫脱硝改造、机动车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审查、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既要惠及当下,也要福泽子孙,既要守住关系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也要打造好影响千家万户的“小环境”。为了让全市群众深切感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鄂尔多斯坚持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实,让绿色走进民生,着力提高城乡生态宜居水平,实施了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和棚户区改造,地下管网、绿化美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绿色公共产品供给。

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市制定了《环境承载力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工作大纲》,新项目实施前,对土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水资源等一切与环境相关的指标都进行严格限定,项目方案依据环境容量而制定,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经济结构调整摆在更加突出和优先的位置,非煤产业多点开花。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委员会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的精神,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乙烯等产业相继崛起;另一方面继续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抢占高端市场和短板市场,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非煤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插上绿色翅膀。

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