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70载 亮丽北疆内蒙古】绿色笼四野 安宁眷北疆——内蒙古奋力建设“两个屏障”纪实

23.07.2017  23:42

  时值盛夏,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碧绿草原上点缀着缤纷花朵,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内蒙古大地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作为祖国北部边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是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发展定位,是内蒙古对国家政治安全、边疆安宁、生态安全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两个屏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生态状况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崭新局面;八千里边防线平安祥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祖国北疆安宁稳定、风光正好!

  以绿为根,以林为本,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从呼伦贝尔上空居高下望,绿毯般的草原一望无际,蜿蜒的河流像飘动的蓝色哈达。然而,一过鄂温克草原,一条条白色沙带像猛兽的利爪,从中心向外撕扯着草原的绿色。

  陈巴尔虎旗牧民乌恩齐家的牧场就在这片沙带上。“十几年前,经常一刮风就是一晚上,沙子足有半人高,早上起来连门都开不了,只能从窗户跳出去。”到了2006年,乌恩齐家在沙窝子的日子越发难过,他把自己的3000亩草场转租出去,搬到了别的嘎查。

  从2009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向这片黄沙宣战,提出每年完成100万亩沙区综合治理任务,开启了治沙植绿的新征程。然而,每一株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都需要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在沙地里种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昨天那风刮的,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打不了沙障,苇子刚拿出来就被风刮跑了,工人也走了好几批。”嵯岗林场场长陈华春感叹道,藏青色的鸭舌帽下,黑红的脸膛神情凝重。一旁,头巾、口罩、长褂子全副“武装”的林场工人正3人一组,艰难地在沙地上打着一个个方形沙障。陈华春告诉记者,打沙障是治理半流动沙地的第一道工序,只有等沙子不流动了,才能在雨季混播治沙作物,等灌木长起来后,再适当种些樟子松等乔木。在去年治理的国家封禁保护区内,或远或近的沙丘都被罩上了一副“黄金锁甲”,整齐排列的方格沙障紧紧捆住了流动的沙子。就是凭着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黄色的“沙魔”逐渐被绿色锁住。

  在我区,敢于跟黄沙对决的人很多。因为,占自治区总面积52.2%的荒漠化土地和35.05%的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市、区)。同样,内蒙古经济要发展,首要问题也是治沙。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内蒙古成为“六大工程”全部覆盖的唯一省区,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从鏖战沙魔到与黄沙和谐共处,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的“双增双减”骄人成绩。

  每到春夏,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山麓一坡连着一坡的鱼鳞坑纵横交错,目之所及,绿色绵延。这个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的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地区,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有“地球癌症”之称的毛乌素沙地也逐渐被染绿,治理率达到了70%,林中的野鸡、山兔不时惊起;以路治沙的创举,让科尔沁沙地治理每年以7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不仅改善了农村牧区的生态环境,还让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卖掉这些羊羔,至少能收入8万元。”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巴彦淖尔嘎查牧民朱宝忠指着草原上的一群羊乐呵呵地说。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根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一亩草场补贴1.71元,朱宝忠家的7000多亩草场每年可拿到1.3万余元的补贴。他用这笔钱加上其他补贴,新盖了棚圈、机井房、储草棚,还进行了羊种改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的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在过去的10多年里,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沙化退化的草原。如今,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已经启动,我区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已经纳入补奖范围,其中禁牧休牧4.05亿亩、草畜平衡6.15亿亩,每年能获得国家草原补奖资金45亿多元。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铿锵节拍中,内蒙古描绘出一幅生态建设的绚丽画卷: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实现持续双增长,占全国净增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提高1.03个百分点;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荒漠类型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区140处,面积1.58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的8.89%。

  在不断深化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进程中,内蒙古一马当先,勇于担当。当60多年的伐木史一朝终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然开启。

  “我们养的森林猪在山林里吃松籽、喝泉水,住着统一规格的大猪舍,价钱肯定卖得好。另外,一年培植木耳20万袋,员工收入比以前伐木贮木时多得多了。”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尔其汉贮木场转产转型后,职工搞起了木耳培植和野猪饲养,贮木场主任刘鑫对此很是自豪。此外,榛果、蓝莓、药材、冬季旅游……大兴安岭林区将林下资源变成了林下财富,砍树人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冰天雪地的导游和绿色食品的推销员。

  如今,转型发展中的林区经济蒸蒸日上,全区累计确权集体林地3.26亿亩,共开展林下经济面积1493.68万亩,参与农户达22.9万户;先行开展森林和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而今,3个林场2014年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已经完成。

  在激越的绿色变奏曲中,内蒙古已经正音定弦:“我们一定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使内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湿地成为聚宝盆,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守望相助,团结奋进,构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兴安岭穿上洁白的衣裳,紧握钢枪守卫着边疆,九天祥云飘落在哨所,主席来到我身旁……”这是驻守在中蒙边境三角山哨所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战士们的歌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后,官兵们自己创作的歌曲《主席来到我身旁》很快传唱开来。

  作为优秀士兵被保送入学的张伟,在总书记与自己一起站岗的大幅照片前立下誓言:两年后,我还要回到三角山,继续为祖国站岗执勤!

  国必有边,边必设防。素有“北疆第一哨”之称的伊木河哨所,地处大兴安岭深处,冬季奇寒漫长,年无霜期只有80多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7摄氏度,被称为“中国最冷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一连连长杜宏坚守了11年。2015年12月30日,杜宏牺牲在突击检查哨所的路上,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零22天。

  “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从界河沿岸到莽莽林海,从广袤草原到沙漠戈壁,驻守“生命禁区”的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官兵,长眠“相思树”下的英雄连长李相恩,吉满一家祖孙三代60年戍边接力……一批又一批共和国卫士,用生命和忠诚为祖国北疆筑起“钢铁长城”。

  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嘱托,清醒认识当前我区维护稳定面临的复杂形势,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要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确保祖国北方边境安宁。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力量。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太阳从东照到西要两个小时。在这片阳光格外眷顾的美丽土地上,有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对于有着蒙、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的内蒙古来说,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边疆安宁的生命线。

  2007年8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向我区赠送了一座民族团结宝鼎。10年来,熠熠生辉的宝鼎一直屹立在内蒙古博物院前,见证着我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上世纪80年代,包头市汉族女医生李敬秋救死扶伤,连续工作数日,为一名蒙古族妇女接生时累倒在病床前,不幸去世,被当地农牧民称为“生命的天使”。新时期,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医生王布和几十年免费为各族贫困群众诊疗疾病,资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捐资修建便民大桥,被群众誉为“最美乡村医生。”“草原母亲”都贵玛、优秀民族干部牛玉儒、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廷·巴特尔……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动人故事层出不穷,书写着“模范自治区”的时代风采。民族团结与进步,如同船之双桨,相得益彰,草原上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当家做主,自觉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7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区制定和批准了近500件地方法规,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展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时刻享受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沐浴着“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雨露阳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能凝神聚气、强基固本。

  5次荣立战功、被授予“爱兵模范”“战斗标兵”荣誉称号的通辽市老兵任明德常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无论时代怎么变,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淡泊名利的操守不能改,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即使90岁高龄,他仍然长年坚持为社区义务清扫街道。“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信仰”,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大漠植绿人苏和、敬业楷模范志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米德格玛……一批又一批“内蒙古好人”“尽责圆梦”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层出不穷。草原深处、田野村庄、工厂车间、校园内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融入国民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蒙古大地深耕厚植,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恰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筋与骨,气与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施佳丽)

  专家点评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

  王关区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战略地位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区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两个屏障”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进程中,我区生态保护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功能有效放大。但要明确的是,生态屏障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生态屏障建设永远在路上,需长期坚持、持续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要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进一步完善生态屏障建设的工程体系,逐步提高各类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继续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及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屏障保护建设重点工程,逐步形成森林、草原、湿地等多元碳汇体系,使得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机制完善、生态屏障功能高效发挥。逐步创立生态屏障建设的制度体系,要加快制定并实施草原、森林和水源等的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如今,我区社会和谐,城乡稳定,边疆安宁,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形成了一道祖国北疆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安全稳定屏障。同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平安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化解成效显著,管边控边稳边能力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全面加强。

  但是,构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须时时重视、坚持不懈、全力以赴。要加快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预警体系,实现系统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使八千里边防线稳固、安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两个屏障”的功能定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政治安全作贡献,为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37项改革成果 护佑北疆生态安全
  60%的国土面积已划入生态红线保护,10.Nmgcb.Com.Cn
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华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不断谱写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篇章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不断谱写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篇章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