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23.08.2016  16:34

  中国气象报记者林泽磊报道 近日,从青岛市气象局调度会上获悉,青岛市气象局努力打造“立体化”近海气象监测系统,建立海洋气象服务保障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青岛市气象局加强建设和完善近海海洋气象监测体系,由2个海上浮标站、7个海岛自动气象站、26个岸基站、2个船舶自动气象站组成,覆盖青岛近海海域。青岛环胶州湾高速和跨海大桥气象观测系统主要由14个自动气象站组成,包括路面温度、路面状况、能见度等8要素配置,其中5个站点含视频监控,为沿海运输提供了重要气象保障。

 

  据青岛市气象探测专家冉建新介绍,青岛黄岛新一代天气雷达、罗家营风廓线雷达、移动风廓线雷达、移动多普勒雷达等监测系统,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等,也为近海海上监测提供了重要气象监测资料。

 

  青岛市气象局在胶南海事局和黄岛海上养殖企业建成“海上交通”和“渔业养殖”两个行业的试点海洋气象信息服务站,配备专门信息员和信息设备,为海上安全和生产提供重要气象服务保障。据悉,青岛市气象局将努力打造市级海洋气象灾害实验室,成立海洋气象创新团队,加强海上气象监测与气象保障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2013年青岛市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全国海洋气象服务试点之一。2014年6月25日起,青岛市海洋气象服务产品上传中国气象局。近年来,青岛市气象局加强建设和完善海洋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按区域及行业划分青岛近海七类海洋功能区,实现青岛海上气象实况分海区监测,进一步提升气象精细化预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