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27.08.2016  20:36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陈健 记者袁长焕报道   7月份以来,一场罕见的夏秋连旱自西向东正在农业大省黑龙江无声蔓延。8月24日,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四级干旱灾害应急响应,吹响抗旱“冲锋号”。黑龙江省气象局也于当日21时启动了抗旱四级气象应急保障响应命令。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立即进入紧张响应保障状态,运用四项气象现代化成果服务抗旱,全力以赴抗击旱灾再夺农业丰收。

 

  首次运用省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机动作业队伍开展增雨作业。目前已在哈尔滨、佳木斯、绥化、大兴安岭、伊春、鸡西和大庆7个市(地、区)组建了7支机动作业队伍,各支队伍统一配备1个车载小型雷达和6部火箭发射车,按照省级统一指挥,牢牢把握有利天气条件开展灵活机动作业,进一步提升了原有雷达探测盲区人影指挥能力和人影作业的时效性、准确性,充分占据人工增雨作业的主动权,并与分布于全省的849门增雨高炮、446部火箭、2架增雨飞机、1部车载式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等组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人工增雨作业保障体系。

 

  对于旱情较重的齐齐哈尔、绥化、大庆等市(地),今年首次针对性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服务平台。据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局长胡连生介绍,由市政府推动,依托市气象局的软硬件条件,今年专门建立了全市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平台,适时发布重大气象预警和旱灾防御信息,信息发布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单位近4000人;研发的气象信息决策服务平台拥有数据对比、分析、处理等功能,有效满足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气象信息数据查阅和决策需求,为科学部署防御旱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而应对这样一场影响范围广的旱灾,由省局研发的省市县管理与业务一体化平台充分展示了其能力和技术优势。目前,该平台已在县局广泛应用。平台集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综合管理于一体,加大管理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作为推进全省气象业务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现代化骨干工程,构筑符合发展需求的智能云操作系统,采用“云端部署+终端应用”模式,初步实现了智能化天气分析、天气识别、天气预警、天气服务和业务管理。

 

  对于受旱情影响最深的普通农户,省局首次联合多部门开展农业巨灾指数保险,为广大基层应对旱灾构筑了坚强的防线。目前已在全省28个受气象灾害影响较重的贫困县(市)开展保险试点,结合部门资源优势完善气象精准扶贫保险方案;开展现场气象致灾调查,与财政厅、瑞士再保险公司、中科院遥感与数字研究所联合研究气象指数设计和气象信息获取渠道,结合实际验证积温、降水、土壤墒情等主要气象指数适用性,完善气象指数体系;与民政、农委、水利、保监等建立保险合作机制,联合推动保险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努力减少局部旱灾、洪涝、积温不足等导致的农业损失。对于当前旱情,借助卫星遥感和现代气象监测手段提供的气象数据,为实施省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和旱灾引发的农业因灾致贫返贫保险提供有效的气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