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09.03.2017  21:02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啸报道 日前,江苏省农业气象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平台观测小麦时发现,当前各地弱小麦苗比例偏大,苗情也有较大差距。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多次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与平台监控相结合,迅速分析当前江苏冬小麦的生长情形,并对农民提出生产建议。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高萍表示,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当前小麦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迅速反应,不至于耽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得益于物联网观测平台的应用。

  目前江苏气象部门已分别在徐州、连云港、扬中、丹徒、兴化、洪泽6个地区建立了大宗作物自动观测站,选择种植面积比较大、服务基础较好的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种植基地,安装了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仪器。江苏省气象部门在这6个点还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搭建的监控管理平台,可实时查看这6个点作物的生长情况与所处生育期,减少人工观测造成的主观性观测误差。同时,分别在无锡阳山水蜜桃种植基地、南通海安滨海新区桑树园区、镇江丹徒谷阳茶场、南京江宁谷里蔬菜基地建立了特色作物自动观测站。目前,观测平台也已投入业务使用。

  江苏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很快,在气象服务大厅里,高萍正在查看当天镇江丹徒谷阳茶场发来的实时监测照片。茶叶的发芽一般是在4月初,当前正是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每天都关注茶树的生长变化过程。

  南京江宁谷里蔬菜基地,蔬菜长势良好,整个大棚里绿油油的一片。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物联网观测平台的实施监测。2月底至3月初,江苏冷空气过程频繁,气温波动起伏较大,而蔬菜的生长受到冷空气影响是最大的。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通过观测平台看到蔬菜基地的实时情况后,联系了蔬菜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大棚护理,抵御冷空气对蔬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