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01.05.2017  10:43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妍 通讯员王丽丹 报道 “我们看到,各位运动员已经在起跑线准备起跑,还有最后几分钟,请裁判员做好鸣枪准备……”伴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解说,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心情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于4月29日在天津正式拉开帷幕。此届全运会史无前例地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一同搬上“舞台”,马拉松赛就是新增的19个群体性赛事之一,广大业余选手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并角逐产生竞技项目和群众项目的两枚“首金”。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9000余名选手先后冲出起跑线。

  “当前天气晴,气温为22.6℃,风速1.3米/秒,能见度19.7千米,相对湿度35%,柏油路面温度28℃,体感温度24℃,预计上午9时气温23℃,10时26℃、11时29℃……16时33℃。”4月29日上午8时,第三期《马拉松赛(现场)气象服务专报》已接连送至赛事组委会负责人手中。天津市气象部门市-区联动,派出两支气象专家团队到马拉松赛场开展现场气象保障。其中,天津市气象局派出新购置的升级版移动气象保障车在赛事起点开展实时监测,与市气象台开展天气会商,每小时滚动为组委会提供最新天气预报信息;武清区气象局派出移动气象保障车在跑道折返点进行现场观测,通过车载显示屏提供逐10分钟更新的天气、气温、湿度、体感温度等实况信息,为运动员做好身体机能调整和补水等提供参考。

  “今天上午以晴为主,微风,气温会迅速上升,紫外线极强,大家要重点关注气温及体感温度。”在现场指挥的市气象台副台长吴振玲时刻提醒服务重点,并随时与武清区气象局局长李克锋沟通,协同做好全程保障。自3月份为组委会提供月趋势预报时,天津市气象局就提前预判出比赛当日气温较高,并多次在协调会、部署会上针对高温天气可能对赛事带来的影响给出建议。

  结合气象部门的预报,组委会做了充分准备:在跑道每隔一段距离的位置布设饮料站、医疗站;在跑道边共设置6个喷淋点助运动员物理降温,密度较以往增加了近一倍;加密了医疗救助物资摆放密度,加大了防暑降温药物储备,加派了志愿者及医疗救助人员为运动员服务。一位群众组参赛者表示:“赛后很多人都领到了藿香正气水,赛事举办方果然是考虑得非常周全。”

  在马拉松赛现场,气象预报员紧盯“赛事综合气象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利用格点化预报产品制作赛场逐30分钟的精细化预报信息。生成格点化预报、输入实况信息、结合实况订正预报……一份《现场服务专报》从制作到打印生成仅5分钟即可完成。如此快速高效的流程离不开连日来现场人员以“秒”为标准单位的应急演练,更离不开一体化平台强大的技术支撑。预报员王庆元说:“在一体化平台的支撑下,逐小时预报不再需要预报员参考各类数据主观制作,只需在生成的格点化预报产品上结合实况进行订正,大大缩短了预报时间,这对大型赛事服务、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极为关键,同时作用凸显。”

  “一体化平台”是天津市气象局“十二五”重点项目之一,是通过现代化建设打造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平台,集天气监测、天气分析、灾害性天气预警及精细化格点预报制作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目前,天津市气象局已建成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集约化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搭建起一套市、区气象台“共享-共耕-共用”数字天气预报“一张网”的协同作业预报服务流程,实现了制作发布精细到1公里的格点化短期、短时和临近预报服务产品。在“一体化平台”的支撑下,天津市气象局将在“十三运”赛事中,为运动员提供分场馆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

  比赛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步攀升,截至上午10时,紫外线强度已达五级,炎热感十足。位于比赛折返点的武清区气象移动保障车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最新气温、风力、相对湿度和体感温度等,过往运动员还会向气象保障人员询问气温和气压等,以便后半程科学调整跑步速度、做好身体机能调整。结合赛事需求,天津市气象局还安装了赛场特种气象观测设备,针对户外运动增加了黑湿球温度观测,为准确预报体感温度提供参考。

  截至赛事结束,天津市气象部门共呈送现场服务专报8期,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春华,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亲临气象移动保障车,与天津市气象台进行视频连线,对天津市气象部门的高效服务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