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18.08.2017  09:12

  中国气象报记者查日报道 作为西藏气象部门服务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日前,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高分西藏中心)历时6个月监测分析完成的全区人工种草遥感监测成果服务产品正式出炉,并向自治区政府呈报了首期《人工种草遥感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监测分析显示,通过人工种草项目的推广实施,在改善高原草原生态环境,解决草畜矛盾方面效果明显。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坚参在《公报》上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气象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扎实有效的保障服务。他指出,自治区气象局主动作为,利用科学、详实的对比方式,对人工饲草项目进行了“质”与“量”、生产与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依据和建议。他同时要求气象部门加强与农牧等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项目研究成果,不断提升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服务能力。

  据了解,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自治区政府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人工种草项目,以缓解人畜矛盾日益突出带来的草原生态安全问题。此次开展人工种草遥感监测,旨在发挥高分遥感监测和服务优势,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估人工种草项目实施6年来的成效,为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未来人工种草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据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副研级高工、人工种草遥感监测项目负责人扎西央宗介绍,该中心于今年3月至8月,组织项目团队从全区1066个人工种草地块中选取153个典型地块,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对人工种草前后的种植效果进行了直观的对比,同时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形式,定量反映不同时期草场的生长状况。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人工种草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界,长势更加稳定、旺盛,草地纹理清晰均匀。“部分人工种草效果更加显著,很多原始裸地、滩地均变为纹理清晰、边界明显的草地特征且长势很好。”扎西央宗说。

  扎西央宗率领的项目团队利用监测分析成果,制作了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对比专题图和人工种草、天然草地NDVI对比专题图、人工种草三维展示专题图各155份,以及全区人工种草遥感监测图册、电子图集和全区人工种草野外实测GPS点筛选记录表、人工种草地块矢量及天然草地矢量等多种服务产品,为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准确判定人工种草成效,研究制定未来实施人工种草生态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座谈会召开
  8月22日,全区草原工作座谈会召开。农业厅
内蒙古13个草牧业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从8月22日召开的内蒙古草原工作座谈会科技厅
内蒙古13个草牧业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从8月22日召开的内蒙古草原工作座谈会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