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寒冬中的列车上水工

13.02.2018  19:00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0日电(记者 刘磊)寒冬腊月,地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的赤峰市大板镇上,夜间平均气温已经降至零下20摄氏度,寒风呼啸,冰冷彻骨。

    “K1567次列车马上到站,请提前到岗做好迎车准备。”凌晨2点15分,呼和浩特铁路局大板车务段大板车站上水工唱润坤的对讲机里传来列车到站信息。穿戴好放在暖气上的帽子、口罩、手套,唱润坤和工友孙洪丽走出间休室,回到站台上工作。

    此时正值春运,大板火车站的旅客列车每天由18趟增加至20多趟,列车最大编组也加至18节。大板站是过往列车的主要加水站点,唱润坤和工友们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每天晚上9点至次日早上7点,共有14趟旅客列车在此加水,平均4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进站。

唱润坤(右)和孙洪丽(左)在间休室休息,刘磊摄

  K1567次列车到站停稳后,唱润坤和孙洪丽分开行动,剥掉车厢注水口的冰块,拉起上水管开始注水。列车停靠时间有限,他们必须熟练迅速的完成上水工作。然而,动作再熟练,也难免有水溅到手套和衣服上。

列车进站,孙洪丽拉着水管准备为列车注水。刘磊摄

  蹲在列车边上水时,由于气温太低,车厢注水口被冻住,上水管突然弹开,唱润坤的手套、衣袖很快就湿透了。“这还算好的,有时候还没上完水,列车就得马上出站,水管必须立即拔掉,这时候会被崩一身水”,唱润坤说,“大冬天的,身上的水会很快结冰,走起路来刷刷地响。

由于入水口冻结,唱润坤注水时水管脱落。刘磊摄

  提前到岗、蹲岗接车、上水作业、蹲岗送车……一系列工作环节下来,一列火车注完水至少需要30分钟。忙完K1567次列车的上水工作,他们的帽子和口罩已经满是白霜,沾水后的手套冻得硬邦邦。

上水完毕,唱润坤等待列车离站。刘磊摄

  大板站共有6名上水工,每天2名工人值班,24小时工作。其中,46岁的唱润坤年龄最大、工作时间最长,而孙洪丽是唯一一名女职工。

  1月份,唱润坤的母亲做了腰椎手术无法下地,需要家人照顾。但考虑到春运期间,车站人手紧张,唱润坤没有请假,而是和同在铁路上工作的妻子商量调整了工作班次,趁休息时间轮流照顾老人。孙洪丽的丈夫是锡林浩特至通辽往返旅客列车的乘检长,出差一次十多天。在上班期间,两人能见面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和下午三点。

工作时,唱润坤和孙洪丽都备有两副手套两个帽子。刘磊摄

  “上水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旅客们能在火车上喝上热水,能用水洗漱,我们心里也觉得值了。”唱润坤说。

  K1567次列车出站后,唱润坤和孙洪丽回到间休室,把结冰的手套、帽子、口罩放回暖气上解冻。两人刚坐下喝了一口热水,对讲机里又传来信息:“K2017次列车马上到站,请提前到岗做好迎车准备。”唱润坤和孙洪丽放下水杯,拿上冰凉的保暖装备,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