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群众贫困"症结" 京蒙帮扶合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8.12.2015  17:06

  “平时去不起医院,这回北京的医生能来村里看病,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兴和县冯字号村的贫困村民苏贵生感慨地说。苏贵生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一直没钱去医院治疗,今年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实施的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为他带来了免费接受医疗救助的机会,这让他欣喜不已。

  “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上药房”。这是像苏贵生一样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兴和县有近20%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在脱贫后又有近80%的人群因病返贫。

  日前,记者来到兴和县鄂尔栋镇中心卫生院,只见人头攒动,医疗健康扶贫工作队里的北京医疗专家马利群旁边站满了前来检查的群众。马利群边细致检查边耐心向群众解释疑问,看着群众满意而去的身影,她不时地露出会心的微笑。

  马利群是京蒙对口帮扶实施的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中北京派来的26名医疗专家中的一员,她在这里已经工作5天,为近百名贫困群众进行了体检。

  在兴和县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2015——2020卫生对口支援与技术协作协议》,借助京蒙对口支援合作平台,北京市对口支援合作办、北京市卫计委与我市卫计委联手实施开展的一项精准扶贫工程。该项目通过强化社会合力,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提升兴和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减少和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健康意识,实现精准脱贫。

  从12月1日项目启动以来,北京市卫计委和我市先后共派出68名医疗专家,为4150名贫困群众进行了体检,筛查出重点阳性体征人群382名。针对筛查结果,医疗专家进行了联合会诊,初步研究制定了3种诊疗方案:一是通过社区签约服务模式为重点贫困人群建立家庭病床,进行上门治疗;二是利用新农合救助政策,加大对重点贫困人群的保障力度,在原有政策范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使重点贫困人群利用“绿色通道”能够快速、便捷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救治。

  “要不是北京的医生及时帮我发现病情,指不定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兴和县鄂尔栋镇村民张伟告诉记者,他之前有时感到身体不舒服,由于缺钱一直没有去医院体检,这次北京的医生帮免费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患了慢性结肠炎。

  “看到兴和县的贫困村民特意穿着新衣服,冒着严寒,排着长长的队伍来进行体检,从他们期盼的眼神、渴望的心情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相信、需要我们。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做好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来自北京的医疗专家王秋莲动情地说。

  北京支援的医疗专家为之动情,全力向贫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北京支援的部门更是全力以赴,积极探索完善进一步对口支援与合作工作。

  12月21日,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主任张力兵率北京各部委相关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来到兴和县,实地考察了兴和县医疗健康精准

  扶贫工程开展情况,并与我市交流探讨,进一步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形成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的医疗健康精准扶贫模式。

  北京市卫计委办公室副主任王洪学认为,医疗健康精准扶贫紧紧围绕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问题,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注重医疗为群众服务,筑牢健康基石,补齐医疗短板,将为乌兰察布群众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基于这个目标,北京对口支援的各部门、各医院正在加紧相关工作,以期让贫困群众尽快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北京福乐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他们正在市级医院与兴和县医院、蒙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安装远程会诊软硬件系统,建立远程会诊协调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2016年上半年,北京和乌兰察布市的医疗专家就可以根据兴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开展远程咨询、诊断、会诊、查房、业务指导等医疗支持服务。

  兴和县只是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实施的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的第一个试点,按照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安排,到2016年底,我市9个贫困旗县将全部完成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我市落地生根。(记者 张雁龙 师冰清 )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