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空屋营业”

09.12.2014  14:27

    当设立之初的憧憬与实际运行中的困扰发生“矛盾”,当居民的疑惑与管理部门筹划新建的目标发生“碰撞”,当“红头文件中的考核标准”与现实中的资源浪费形成“对比”,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破解空间浪费,让社区为老服务真正做到“上门养老、购买服务养老”而不拘泥于形式成为一个大问题。

 

“温馨家园”老年人日间照料室鲜有老人光顾        记者 穆磊摄影

  ■ 内蒙古 晨报记者 穆磊

  为解决空巢老人和“三无”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相关部门达成协议,投资360万元,建成一处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拥有30张床位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3年7月投入使用,称为西街街道“温馨家园”。这也是 呼市 第一家街道级为老服务机构。其中,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为主推项目,明亮的空间、宽大的床铺、液晶电视等,让照料室变得“温馨和谐”。

  从去年运行至今,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共接待近200位老人,其中绝大部分老人是为了短暂休息,很少有老人在室内长时间静躺休息。“温馨家园”为老服务中心马主任说,当初老年人日间照料室设立前,他们有很多憧憬,但运行开始才渐渐发现,很多优化服务是跟不上的,比如“餐饮与护理”。但街道考核标准内,日间照料室是必须有的,一面是不能废弃、一面是利用率极低。没有解决方案,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依旧是在“空屋营业”。

  憧憬与实际

  寒冬时节,昼短夜长,4日16时左右,“温馨家园”大部分活动场所已开启了照明设备。但一楼东侧的3间屋子里仍然没有亮灯,寂静一片。若不是为老服务中心马主任将门推开,外人真以为这门是紧锁的。3间房子的门上都挂着“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的标牌,靠东北侧屋子,地面很干净,桌上没有尘土,枕套略显黄旧,但被罩与床单依旧崭新。听马主任介绍,枕套发黄是因为有老人累了垫在腰后,时间一长,发黄现象实属正常。床单与被罩崭新,主要因老人很少躺在床上。工作人员一个月清洗一次。3间房内共有18张床,面积约70平方米,因为每天少有老人光顾,显得很冷清。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