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达拉图的“鼻烟壶情怀”
日前,在鄂尔多斯市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的现场,有许多观众簇拥在鄂托克前旗展厅内欣赏12个并排陈列的巨型鼻烟壶。这12个鼻烟壶分别代表12生肖属相,每个生肖都用精湛的雕刻技术刻画在鼻烟壶的外部两侧;鼻烟壶正反面采用传统的内画工艺,正面图案展示的是鄂尔多斯婚礼的全套流程,背面则用蒙古文记录了对应的十二生肖歌谣。手绘细致入微,笔触精妙,栩栩如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个头儿的鼻烟壶,用它介绍鄂尔多斯婚礼文化,设计者一定是很有民族文化情怀的人。”一位观展的市民感叹道。
怀着同样的情怀,我们来到鄂托克前旗寻找这位鼻烟壶的创作者。走进位于敖勒召其镇一家名叫“烛澜”的民族手工艺品店,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外形华丽的水晶鼻烟壶,这个水晶鼻烟壶和参展的12个巨型鼻烟壶是“同胞”兄弟,而在一旁认真仔细擦拭着镇店之宝的中年男人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胡·其达拉图。
胡·其达拉图自幼爱好收藏,退休后开了这家民族手工艺品店,这期间他结实了许多和他一样爱好收藏的同道之士。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胡·其达拉图发现,虽然一个小小的鼻烟壶,但在不同地域居住的蒙古族同胞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地区,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鼻烟壶仍是人们见面时的必备之物。蒙古族待人接物有献哈达、交换鼻烟壶的礼仪,这表示友好,传达敬意。“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些礼仪了,包括我的儿子,所以我想把我们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和鼻烟壶礼仪文化创新融合在一起,让它传承下去”。萌生这个想法后,胡·其达拉图就着手设计,并外出联系生产厂商。然而创新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由于他设计的鼻烟壶高60厘米宽42厘米厚22厘米,这样大规格的水晶鼻烟壶根本找不到能承接生产的厂家。经过千万次的比对、遴选,最终确定了南方的一家生产厂商,肯为他改造生产线投入生产。生产过程更是精之又精,细之又细,选料严格,制作精良,南红玛瑙壶盖及其下方一周镶嵌的白银雕饰都是纯手工打造,破损率极高。参加展出的全套12个鼻烟壶总共花费将近300万元。
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时间和精力,胡·其达拉图的这套12生肖鼻烟壶终于“出炉”了,目前已申报“鼻烟壶之最”吉尼斯记录。下一步,他还打算再举办一场展览,将自己收藏的5000多件鼻烟壶全部展出,并创作一本关于鄂尔多斯鼻烟壶文化的书,让更多人了解鼻烟壶承载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用他的话说:“希望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就像我店铺的名字‘烛澜’——永续的光芒辉映四方。”(作者:吴檳廷 康霞)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