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刚——驻村工作没小事

05.11.2015  14:39

  党员王飞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给村民来点实惠,现在村里变得像花园一样,出门就是水泥路,不像过去,下上一场雨,连门都出不去。这样的变化,不仅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还要感谢这些不辞辛苦,跑前跑后的驻村干部。”

  九月初,全市拉开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服务活动。九原区乌兰计九村是附近有名的上访村,这里的工作难做,大家有目共睹,今年赶上“十个全覆盖”建设,村里的一些刺头更是百般滋事,干部们说起这个村都头疼,可偏偏就这么个村,还让市中级人民法院最忙的胡玉刚给摊上了。

  “九月进村加上国庆节假期,没休息过一天,为顺利推进‘十个全覆盖’建设,这不,我手里的7个案件都放下了。”胡玉刚说。

  作为下派干部,胡玉刚在区里开完动员会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乌兰计九村的村领导班子,并与村干部座谈到晚上十二点多钟。“‘十个全覆盖’是自治区的一件重大惠民工程,不做充分的摸底,我没法开展工作,好在村领导班子非常配合”,胡玉刚说。

  对于胡玉刚来说,“十个全覆盖”是头等大事,村民的事有多繁琐都要处理,所以他每天早上从市里6点钟出发,驱车40多公里,赶往乌兰计九村。胡玉刚告诉笔者,“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村民上访多年,且对村干部意见大,村干部开展工作很困难,所以只能我去协调,一来二去,村民们不管遇上什么事都找我。”一大早来到村委会,要迎接好几拨村民,有时过了饭点村民还坐着不走,非要你拿出个道道。

  身为法院干部,村民们相信他有权力,但在胡玉刚看来,权力用不好,就会在村民中产生矛盾。在他二十多年的办案经历中,村干部立案审查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沦为阶下囚,为树立村干部形象,在他的提议下,村干部不得享有特权,尤其是在“十个全覆盖”中,只要是村民享受的政策,村干部都要先让村民享受,就是享受也要作出对比,享受最低标准,拿最少的那份。这样有效地避免了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同时提高了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可信度。

  “现在走村入户的事是第一位的,82岁的张老汉的砖拉来了,要铺院子我得去看看,贫困户老李的门前还有一堆垃圾需要处理,只要需要,随时入户,有时一天几户,有时协调不顺利,要在村民家坐多半天,直到达成协议为止”,胡玉刚笑着说。

  要说驻村干部有多辛苦,五保户党三这样说:“要说下乡驻村干部我活了66岁见可过不少,这回才看清驻村干部为“十个全覆盖”的付出和忙乱,原来下乡吃派饭,现在都是自己解决,还要贴上自己的车,村民大事小情都找他,什么东家的猪圈要拆,西家的草堆要搬,都找他,工程只要有一点影响到村民的利益,他都要上门,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协调通为止,吃闭门羹乃是常事。”

  问题归问题,在做农村工作中,胡玉刚认准了一点,那就是以村民亲眼看见的为准。党员王飞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给村民来点实惠,现在村里变得像花园一样,出门就是水泥路,不像过去,下上一场雨,连门都出不去。这样的变化,不仅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还要感谢这些不辞辛苦,跑前跑后的驻村干部。”

  据了解,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九原区把五级示范抓引领融入到工作中,并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团队,一个标杆为要求,推动这项自治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