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手中有 脱贫不用愁 “我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30.05.2018  16:58

    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前黑村村民李东家,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建筑映入眼帘。尽管木质窗框外面糊着一层塑料布,但是家里面却整洁干净。

  “一看我家这条件,就能知道前些年的光景不好过。”说起以往的辛酸,李东的情绪有点低落,“家里两口人,就靠5亩4分地维持生活。后来我又得了病,腿脚不好,眼睛视网膜脱落,几乎什么活儿也干不了。

  2016年,李东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7月,科尔沁区给25户贫困户每户两头基础母猪,李东是其中的一户。“自从养上了这两头母猪,村里的干部们经常带着技术员来传授养殖技术。差不多一年,我就基本出徒了。第二年,两只母猪就下了25只小猪仔,以每只600元的价格卖了21只,年底又卖了2头育肥猪,每头2500块。当年我家就收入1.5万多块,家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善了,这两头基础母猪让我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李东的声音明显欢快了起来,他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家里的猪舍和驴舍。

  “去年卖了猪仔后,我花了1.25万块买了2头母驴,到家就下了2头小毛驴。今年春天又下了13只猪仔,现在家里猪和驴总价值达3万多块,这还不包括即将出生的一窝猪仔。”李东越说越兴奋。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今年春耕播种,李东干得格外起劲儿。一开春,他就全种上了玉米,秋后给猪和毛驴当饲料。

  今年,科尔沁区鼓励和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到脱贫攻坚各个环节,组织和帮助贫困群众自己制定脱贫规划和脱贫计划,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提高自我组织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贫困群众生产技能的培训,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门致富技术,力争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

  “扶贫先扶志,还要扶智。”连续3年包联帮扶钱家店镇四方地村的科尔沁区残联副理事长白青龙说,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是持续脱贫的关键点。

  去年12月,科尔沁区残联与通辽市乘人之美手工艺公司合作,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残疾户”的精准脱贫模式,成立了科尔沁区追梦种植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其中29户社员都是四方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残疾人。

  白青龙很看好这个扶贫模式,他打算下一步将四方地村的模式推广到科尔沁区残联在钱家店镇包联的其他两个村。“当然不能止步于此,之后我们还要再考察其他更多类似的项目,让他们都能通过一技之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今,通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44.6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5.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5%下降到了3%。“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子越来越红火,幸福感蹭蹭涨!”李东对未来充满信心。



通辽市近90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通辽市近几年解决了近90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和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实现了搬迁与脱贫同步。一直以来,通辽市坚持产业脱贫引领,全力打造区域性产业扶贫品牌,探索出“金融贷款自养+合作社养殖+资产收益托管代养”的肉牛脱贫全产业链模式,带动近4万户贫困户发展肉牛16万头,274个贫困嘎查村肉牛存栏超千头,投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近50亿元,满足近5万贫困户发展资金需求。通辽市构建了“预防、诊疗、核销”全方位健康扶贫体系,全面实施“三兜底”保障政策,覆盖贫困患者近3.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