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圆梦小康】这方水土能养活这一方人

06.08.2016  12:34

   磴口县自建直补式扶贫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今年种了甜瓜和蜜瓜,纯收入8万元左右。”7月中旬,走进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海子沿村甜瓜产业带头人马生龙的温室大棚,潮湿感和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大棚里,甜瓜已经成熟,蜜瓜也马上上市。

  早在2014年,老马的大棚每亩地纯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大棚1亩地的收成相当于过去1年的收成,谁还能不好好干哩。”老马的满足都写在了他的笑容里。去年,老马又扩建了4个大棚,形成连片的10个大棚,还添置了用来种大田的精播机、四轮车和皮卡车。

  “现在日子过像样了。以前,全家1年的纯收入不到1万元。”说起以往的辛酸日子,老马连连摇头。

  海子沿村是全县贫困村之一,土地条件差,耕地盐碱化程度高,遇多雨年份,农作物死苗严重。老马一家4口,种了30亩地,收入低于人均纯收入2600元的自治区级贫困标准。两个孩子还要读书,家里过得紧巴巴的。老马也想像同村人一样,放弃种地出去打工,可又担心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还不如种地。

  种地,种什么呢?一想到这个问题,老马就头疼得要命。2014年春天,老马去协成村看人家种大棚甜瓜,动了心思。“那时就想种瓜,可是没有本钱。”有想法没资金,还是让老马一筹莫展。就在这时,磴口县农业局的人找上门来。

  从这一年开始,磴口县全面实施“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项目,推行杠杆放大式、自建直补式、先建后补式、股份合作式四种扶贫模式,海子沿村就属于自建直补式。磴口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过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状态。

  自建直补式就是每亩大棚建设投资8000元,其中精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补贴3500元,政府财政补贴1500元,贫困户自己只拿3000元。为发挥扶贫资金引导效应,磴口县将温室大棚选定为海子沿村等10个村的精准扶贫产业。

  “县农业局的人来我家,让我种大棚,我一听高兴坏了。”正愁没有门路的老马立刻来了精神。“当年贷款3万元,建设6个大棚,种的改良品种甜瓜,叫泽甜。”

  有了项目,老马开始策马扬鞭。“政府给的好项目,咱不能给浪费了。”为了掌握种植技术,当年老马全程自费带着媳妇儿两次去山东、一次去北京学习。“现在我们全是按人家的技术进行种植。”老马自豪地说,“没学习之前,怎么施肥施什么肥,怎么打药打多少药,全都掌握不好。”

  老马靠种大棚走上了脱贫路,摘掉了穷帽子,村里其他人也有了种大棚的冲动,纷纷到老马的大棚参观,没事就拉住他聊聊种瓜的经验。“一开始,有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项目持观望态度,看到我们种植1亩大棚甜瓜能收入近1万元,他们也都争先恐后种上了大棚甜瓜。”老马憨实地说,“村里的人不懂技术,我免费教。”就这样,海子沿村的人纷纷效仿马生龙种起了大棚或小拱棚。

  “通过自建直补模式,给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增强农户的信心,带动周边的农户发展产业。现在,很多曾经弃耕退耕的人都返回了村里,开始种植大棚。”海子沿村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陈大勇说,海子沿村在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中重点推广“自建直补”模式,贫困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磴口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总人口12.4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1.19万人,贫困人口比重约为9.56%。县里现在已经对所有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人员建档立卡,对每个贫困嘎查村选派1支驻村工作队,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持政策,将扶贫项目与贫困户逐一对接,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投向精准,解决了“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据磴口县扶贫办副主任王一滨介绍,县里以贫困人口实名制脱贫为抓手,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即将出台《磴口县扶贫攻坚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政策指导、扶贫项目和资金与扶持对象如何对接、给贫困户发扶贫政策明白卡等等,预计到2017年实现所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没有政府的扶贫项目,我不可能成功。”老马说。

  为了让贫困人口拔掉穷根儿,5月20日,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召开部门联动推进精准扶贫暨脱贫攻坚调度会议,要求引导贫困农牧民群众发展符合本地特色、市场前景看好、技术成型的增收产业。据统计,全市2015年通过“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带动农牧民33015户、115956人,受益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这方水土终于能养活这一方人了!”陈大勇倍感欣慰。

   记者补记 创新方法很重要

  海子沿村“自建直补”扶贫模式属于精准扶贫范畴,而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我区脱贫攻坚的方向和要求。把精准扶贫做到位,创新方法很重要。海子沿村在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中重点推广“自建直补”模式,贫困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有了变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农村工作对比性强、透明度高。脱贫攻坚,既要有硬性标准,又要尊重农民意愿;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搞平均主义。“自建直补”扶贫模式通过精准分发、精准扶贫,将资金直接补贴给需要的村民,给村民搭建致富的平台,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慧玲施佳丽韩继旺)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