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聊聊你的故事吧】“感觉像生活在梦里”

06.11.2016  05:04

陈都吉雅住进了自家的新房子(郭力 摄)

  从三间漏风又漏雨的小土房,变成三间漂亮又温暖的大砖房。

  从一家五口每年总共收入仅万余元,却欠着5万多外债过日子,到现在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结余。

  两年的时间,瘦小的陈都吉雅,“一直感觉像生活在梦里”。

  丈夫德泉的家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布日很茫哈嘎查。三间小土房,30几只羊和几万元的外债,这是陈都吉雅嫁进门时,这个家里的所有财产。她心里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2010年,大儿子上小学需要交450元的学费。这个在当时看来仅仅是花去一顿饭钱的数字,却让她犯了天大的愁。搜遍家里的角角落落,集起的钱却还不够一个零头。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走上了最熟悉的“借债路”。

  房子漏风漏雨,她可以忍。等到过年全家人才能每人添置一套不超过200元的新衣,她也可以接受。但最难熬的就是每到年节,催账的人总要上门来要账。“哪里有钱还那”,如果逼得紧那就只好借了西家还东家。债台一年比一年高,压得小小的陈都吉雅喘不过气来。

  “也想过出门打工,可是婆婆身体不好,家里的两个孩子也还小,离不开人。那才真是熬日子,心里那种滋味根本说不出来。”那时的她对于生活一点也没报希望。

  2014年,陈都吉雅被推进了她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里。旗里为嘎查规划了肉羊养殖项目,实行整村搬迁。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卧室、有厨房,冬天还能烧暖气取暖。3000平方米的院落里还有专门养羊的棚圈,冬天人和牲畜都不用遭罪了。“三到村三到户”工程给每户贫困户发放了10只羊,加上厅级单位帮扶项目,她家的财产一下增加到了70多只羊和一处大院子。

  过惯了苦日子的陈都吉雅,头一次尝到了甜是什么滋味。“我们家现在已经有160多只羊了”“两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有自己的屋子了,他们以后要自己睡了”“从年初到现在我已经买了两次衣服了,每次都花了600多元呢”对于幸福,她的表述朴实而又贴切。

  村里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占了贫困户的政策照顾,陈都吉雅优先成了社员。“合作社搞的育肥羊比自己养羊能多出9斤肉左右,一只羊算下来能增收近100元。”100多只羊,35亩地,除了正常花销她家今年头一次攒下2万元钱。

  扩大养殖规模,送两个孩子读大学,适当的时候养些牛。陈都吉雅摆着指头数出了她对新生活的希望。

兴安盟扶贫链接:

  年初以来,兴安盟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立下“军令状”,启动了包括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异地搬迁、“三到村三到户”、劳务就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在内的10项脱贫攻坚措施。通过分类施策、集中攻坚,该盟确保年内2.2万贫困人口脱贫、乌兰浩特市区贫困人口摘帽。

兴安盟已通过实施“菜单式”扶贫、“托管式”扶贫、“合作式”扶贫、“雇工式”扶贫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带动脱贫19912户;年内投放金融扶贫贷款8.6亿元,覆盖农户4.5万户,其中贫困户4600户;依托小城镇搬迁、产业园区搬迁、移民新村建设、幸福院安置等方式,年内实现5250人搬迁2625人随迁。

  生态扶贫方面,201名贫困人口从事公益林管护实现稳定就业,52户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实现固定收入。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该盟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补助和免费入学政策,28.6万名高中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补助,252名贫困家庭孩子免费进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与此同时,兴安盟还不断加强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完成贫困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培训400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1623人,并为2000名有劳动能力、有上岗意愿的贫困人口落实农村牧区环境保洁、管理等公共服务岗位。

   记者点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牧区贫困人口。陈都吉雅家庭的改变是这几年兴安盟乃至我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带来新变化的缩影。近年来,自治区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建立完善扶贫对象的识别和瞄准机制,紧盯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施靶向疗法,开创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像陈都吉雅一样的“梦中人”未来还会更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兆成、肖振英、胡日查、郭力、见习记者帅政)

[责任编辑 王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