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坚实迈进

03.07.2016  07:00

   ——访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

  日前,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我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总体情况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报记者围绕我区旅游业“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的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目标,采访了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

  记者:我区“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

  魏国楠:“十二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呈现4个特点:一是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42亿人次,比“十一五”增长194%,年均增速12%;完成旅游业总收入7482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00%,年均增速26%。二是旅游业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末,全区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为11.8%,对第三产业的综合贡献率为3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综合贡献率为37%;旅游行业直接、间接就业165万人,分别占全社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10.52%和26.54%。三是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旅游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精品景区与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综合创建体系。

  记者:当前我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

  魏国楠: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可谓一派大好。旅游消费正在成为大众消费,旅游业正在成为战略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政策发展环境看,自治区党委关于“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定位,自治区政府《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离不开旅游业与多个行业关联的综合性产业的拉动。从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看,我区旅游发展空间广阔。

  记者:下一步自治区旅游局的工作思路或工作重点是什么?

  魏国楠: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旅游业将通过努力,争取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7年基本建成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并向旅游经济强区坚实迈进。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重要贡献,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

  发展思路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王君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系列指示要求,把旅游业发展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文明创建、脱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让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成为新常态下的新亮点、新引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紧扣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阶段演进,逐步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局“10+3”工程和“643X”品牌体系,瞄准旅游基地建设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创新方式,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快速增长。

  全力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品牌创建和个性化产品提供,完善法规、规划、标准体系等,全面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内蒙古博乐歌”旅游商品品牌,开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全面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在毗邻8省区边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精品线路沿线和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布局特色乡村旅游区,加强培训、营销和典型示范,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全面推进旅游富民(扶贫)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开展生态、研学、绿色、人文、康养、休闲示范基地创建。继续推进中俄蒙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和“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产品为纽带,加强省际、盟市间统筹互动,全面深化国际、国内旅游合作。(记者赵曦)

[责任编辑 孙静华 ]